加拿大出售的海鲜50%是假冒产品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096.ca讯):根据国家邮报的报道,近日,根据Oceana Canad的一项新DNA测试研究,加拿大超市或餐馆出售的海鲜产品近一半可能贴错了标签。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该机构通过对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和哈利法克斯的餐馆和超市的海鲜样品进行了测试,发现46%的产品并非标签上注明的物种,以次充好!其中,有多款是华人爱买和爱吃的鱼。
基于加拿大四个主要城市鱼类的DNA样本,Oceana发现,加拿大人吃到肚中的鱼有46%不是他们购买时所认为的鱼。
据悉,在加拿大,超过80%的海鲜是进口的,本国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出口的。全球行业的不透明是导致“海鲜欺诈”越来越普遍的主要原因之一,错误标签发生在整个供应链中。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另外,餐馆的贴错标签率(65%)比超市(6.5%)足足高出10倍!Oceana Canada的调查人员Sayara Thurston解释说,大型零售商往往对他们的供应链有更多的控制权,但即便如此也不太可能注意到品种被替代或假标签。
“一旦鱼类被加工成鱼片,即使你是专家也几乎无法分辨出品种,这是使海鲜成为高风险产品的另一个因素。”
因此,除了消费者之外,超市和餐馆老板也可能都是“海鲜欺诈”的受害者。
在Oceana Canada随机抽取的94个海鲜样本中,13个鲷鱼(snapper)样本只有2种是真正的鲷鱼,7种是便宜得多的罗非鱼(tilapia)。这两种鱼加工成鱼片后极其相似。
他们还发现了10个标记为白金枪鱼或白鲳鱼的样本,实则是廉价的油鱼(escolar)。
油鱼含有大量油脂,虽然吃起鲜美肥嫩,但这些油脂都是“蜡酯”(又名蛇鲭毒素 Gempylotoxin),在人体内难以消化和吸收,食用后部分人会累积于直肠,会导致腹泻、肠胃痉挛等不适,在多个国家/地区被禁售。这种鱼吃多了会让人的肛门不断冒油...因此也被称为“海洋泻药”。
寿司店菜单上常见的白金枪鱼鱼刺身(white tuna),大多数都是油鱼...
作为新报告的一部分,Oceana Canada在2021年4月就针对海鲜来源的态度对1,500名加拿大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加拿大人越来越担心买到贴假标签的海鲜(从2020年的76%上升到87%)以及政府缺乏监管和行动(86%)。
“不应该由消费者来判断产品是否为真品,政府需要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相信标签上写的东西,那还能相信什么?”
事实上,Oceana Canada曾在2017年-2019年间测试过472个样本,结果也发现有47%的错误标签。当时,加拿大政府承诺对海鲜来源实施一套类似欧盟和美国的可追溯系统,但是距今已经快两年了,还没有任何具体的行动...
作为消费者,要学会保护自己,避免鱼类欺诈的方法之一是购买整条鱼,这有助于人们知道自己买了什么。此外,应尽量购买当季鱼,了解市价,如果发现非常便宜,很可能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鱼。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分享不同信息/观点,做明智判断/决策!请点击096.ca!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