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保守党参议员因开支丑闻遭停职

在参议院115日投票通过相关动议后,三名涉及开支丑闻的保守党参议员遭停职停薪。这个富有争议的动议凸显出的保守党之分裂,也令总理办公室在开支丑闻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注目焦点。

The three conservative senators involved in the expense claims scandal were suspended without pay following a motion voting on Tuesday. The contentious motion revealed fissures in the caucus, and put the role that the PMO played in the scandal under spotlight.

据《环球邮报》报道,虽然三名涉嫌参议院开支丑闻的前保守党参议员已遭停职停薪,但是开支丑闻的余波还远未结束,相关的争论暴露出联邦保守党内部的分裂,也令总理办公室在该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

参议院在115日通过将三名涉嫌滥报数万元津贴的前保守党参议员——沃琳(Pamela Wallin, 达菲(Mike Duffy)和布拉索(Patrick Brazeau)停职停薪的动议,但是参议院仍允许他们享受人寿保险和医疗福利,他们的停薪停职时间为国会剩余会期,可能会持续到2015年。但是这个富有争议的动议凸显出保守党党团的分裂,因为有一些保守党人士认为联邦政府应该给与达菲、沃琳和布拉索充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虽然哈珀总理一心想尽快摆脱开支丑闻的争议,但是三名参议员遭停职却令参议院的未来命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许多参议员表示,该事件对机构本身造成损害,凸显出相关的问责制急需改革。同时随着达菲等参议员接连大爆内幕,人们对总理办公室在该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提出了新的疑问。

达菲在115日公开了一封皇家骑警写给其律师的信,信中要求其提供能够支持其说法的电子邮件和文件。达菲在早些时候告诉参议院,总理办公室曾向他提供一个发言大纲,以指导他如何向媒体做出解释。

哈珀的前幕僚长瑞特(Nigel Wright)因为被爆出向达菲提供$9万元,以帮助其退还受到质疑的住房津贴,而在今年年初辞职。但是在联邦保守党提出将三位参议员停职停薪的动议后,进行绝地反击的达菲再度爆料称,除了那张$9万多元的支票,为了进一步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瑞特还另外给了他一张$1.3万元的律师费支票,而这些政党资金部分是来自保守党基层党员。

被停职的三位参议员都坚称,他们是政治权宜之计的牺牲品,没有得到合理的自辩机会和公平的聆讯。但是这三位参议员都是由哈珀任命,因而也使得他更加难以在争议中撇清干系。

在对将三位参议员停职停薪的动议进行投票时,有四名保守党参议员对三人的停职动议都投了弃权票。另有二名保守党参议员对布拉索停职投弃权票,但对沃琳和达菲停职投了支持票。朗(Daniel Lang)是对布拉索停职投弃权票的参议员之一,他在114日晚曾表示,他认为对魁北克参议员布拉索的指控,并不像沃琳和达菲那么严重。

西格尔(Hugh Segal)是唯一一位对三人的停职动议都投反对票的保守党参议员,他表示自己要竭力为全国各地信任正当程序和法治的人发声。

曾公开反对相关动议的保守党参议员普列特(Don Plett),对三人的停职动议都投了弃权票,他表示自己知道“我们对此没有赢的机会。”

在投票结束后,沃琳表示她要感谢那些投弃权票的参议员,她表示,“这对民主而言是极其悲哀的一天。如果我们无法期待加拿大依法治国,那还能期待世上哪个地方会有呢?”

自由党参议员领袖考恩(James Cowan)认为这个程序对三名参议员并不公平。在对相关动议的投票中,大部分自由党参议员都投了反对票,还有少数选择弃权。只有一位自由党参议员马司考特(Paul Massicotte)投票支持将三人停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