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从中国三中全会看其政经大变局

来源: 闵之才

镜报按:有专家指,在这一届中共高层看来,共产党的执政权必须捍卫,共产党的执政权也能够捍卫。关键只取决於自己的努力。此次三中全会,则是他们的一个决定性的努力。要么亡党亡国,要么下决心突围,用经济改革促进济繁荣,用长期的经济繁荣赢取民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这次三中全会推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原因。

十八届三中全会於11月12日落幕,中国最高层权力格局的重新规划,中国2020年前的政策路线图,终於揭幕。

三份文件犹如三枚震撼弹,引发涟漪效应,海内外纷纷进行解读,普遍认为三中全会勾勒出一幅详尽的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改革的领域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出人意料。

有舆论认为,此次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再一次带领中国走向新生的重大历史转捩点,它将一扫某些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悲观论调。

新一轮改革的战略起点

本次三中全会,奏响「全面改革」的最强音,被曾经参加过多次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的经济学家高尚全称为是新一轮改革的战略起点。

据统计,《公报》全文共提到「改革」一词多达59次,不仅是本次《公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与往届三中全会对比也是最多。相比之下,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公报中出现了31次「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出现了26次,本次「改革」出现的频率已经超过上两届的总和。

就在海内外舆论纷纷解读或猜测公报的含义时,中国官方媒体授权提前数天於11月15日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长达2万字,涵盖15个领域60项具体任务,其任务之具体、细节之详实令很多专家都感到意外,一扫早前框架性公报带给公众和西方媒体对改革力度的质疑。

《决定》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六大方面,对之前饱受争议的问题作出明晰而确定的回答。如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废止劳教、探索实行官邸制、高考减少科目、渐进式延迟退休、放开单独二胎、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等等,令稍早前对中共「兜售」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前景不抱乐观态度者大受鼓舞。

参与《决定》起草组工作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自己参与《决定》的起草和修改,记忆深刻的是两点重要原则:一是起草时只写改革,特别是写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但凡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的,除非有特别充足理由,一般不修改。增加的改革任务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敢于碰硬、勇於担当的改革决心和勇气。
对于改革举措,杨伟民表示,社会上总有人担心难以落实到位。此次全会通过一些有力举措向外界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改革的决心,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不放空炮」。

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

二是鲜明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时间表。这意味着剩下的7年时间必须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历经半年多时间起草,千锤百炼后的《决定》可谓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落实下去都会对该领域发展和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影响,有些甚至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收紧稳定权与放开发展权

那么,习近平领衔的中共领导层将怎样推进这三十余年来最雄心勃勃的一次大变革呢?从三中全会公报中可以清晰看出一收一放两手策略,即「收稳定权、放发展权」。

其一,收权为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理解为收紧「稳定」权的关键举措。与之配套的措施还有加强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对改革的领导。借用传统说法,是为稳定和改革「保驾护航」。

习近平的收权意图在於两个层面:从地方集权到中央,再集权到个人。新设立的两个超级机构主要职能就是这两个层面的集权。他们不仅是政治设计院,垄断重大决策,以避免地方和部门利益对决策的干扰,使重大决策能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更负督战之责,即监督地方和部门执行情况,保证决策落实到位,让官僚集团很难像过去那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难再打折扣。

两大超级机构而外,更有中纪委严格执行党纪。三管齐下,目的都是提升执行力,保证令行禁止,保证官僚集团忠实执行指令,以从根本上改变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尴尬格局。

评论人士认为:改革的本质是放权,但中国改革的现实只能是通过收权的形式实现放权,通过集权的形式实现民主,如果收紧稳定权一开始就是为了改革,进而是为了发展,为了全体中国人的美好幸福生活,那么稳定权自身就会在未来的改革中逐步归之於民--通过法治和民主的途径。反之,如收紧稳定权仅仅是为了稳定,如同前几年「稳定压倒一切」的话,那么它就是一次倒退。

其二,放权谋发展。首先是基础层次,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解决好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就意味着把发展权还给了社会。这也是本次改革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政府层次,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建立起与中央和地方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事权制度,向地方政府放出发展权。可理解为发展放权的「腰」。

最后是社会层次,用公报的话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中最突出的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公报最大亮点是国家「治理」说的提出,意味着将处理「改革、稳定、发展」三大关系的平台升级了。检验国家「治理」说是否真的落到实处,在执行层面上要看「法治中国」目标能否实现。

「政左经右」的基本格局未变

窥视是次三中全会,参照习近平上台一年来的种种举措,有中国媒体判断未来5到10年,「政左经右」仍将是未来中国的基本格局,即政治上继续强化和巩固党的执政力量,同时经济上开拓出更多发展空间,放开更多管制领域。

中国学者、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前研究员姚监复曾表示,在习近平的身上,政治左行,经济右行特征明显。一年间交织着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影子,而毛泽东和邓小平无论治国策略、政见有多么不同,共同之处就是「共产党专政的维护者」,因此习近平也延续了他们共同的特质,成为「红色政权」的捍卫者。不过,不能否认习近平是具有改革意识的,而这种改革有前提,那就是「红色江山不变色」。

因此,政治上的「左」有其必要性。空前的信用危机和统治危机,给了中共最高层空前的压力。分析人士指,不做末代王朝,在最高层已是共识。他们因此有强大动力:必须代表共产党,对官僚集团严加管束,严加整顿,绝不允许他们把共产党的江山真的给糟蹋了。

其实,早在去年12月的「新南巡」内部讲话曝光,其中谈及前苏联解体历史时,习近平就曾发出「竟无一人是男儿」之语来表达对苏共政权垮台的惋惜。有消息人士则称,「习近平不是左派」,「一些看似退步的行为是表演,演给保守派看的,以换取他们的支持。」更有消息人士说,「习近平不是右派,也不是极左派,而是实用主义者。」

有专家指,在这一届中共高层看来,共产党的执政权必须捍卫,共产党的执政权也能够捍卫。关键只取决於自己的努力。此次三中全会,则是他们的一个决定性的努力。而解决的办法就是采取「政左经右」的两手策略。要么亡党亡国,要么下决心突围,用经济改革促进经济繁荣,用长期的经济繁荣赢取民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这就是为什么这次三中全会推出如此大规模的经济改革措施的原因。
基於上述判断,专家们预测,未来5到10年中国政坛注定要继续进行激烈的「左右互搏」,但最终会保持「左右平衡」,守住「稳定」的底线。

大变革需要「强人政治」

从政治权力的角度来看,许多观察家认为,习近平俨然已经成为中共政坛上可以与毛泽东、邓小平媲美的强权人物。这也意味着当代中国又一次迎来了「强人政治」时代。习近平的话说很有个性,很有底气,这种直白生动而又掷地有声的话语方式与毛泽东和邓小平颇有几分相似。在近年来近百次的讲话中,他接连抛出打铁论、鞋子论、钉子论、苍蝇老虎论、笼子论。其改革决心不可谓不坚决。

那么,今日之中国是否需要「强人政治」呢?有观点认为,「强人政治」乃是当代中国改革大变局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是「威权政治」的缩影,是一定形势下的回归,也是时局所需。当下的中国,官商利益盘根错节,改革发展的红利不断在这种利益博弈中被少数人吞噬;政府官僚作风浮夸、怠慢,官员腐败也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困境中。如果没有强势的权力矫枉过正,奋力冲破这些利益链条,官场的政治霉变就很可能变本加厉,出现中共最怕的「亡党亡国」。
现实来看,「强人政治」可以提高中共高层政策实施的效率,破除政治困境,破解「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难题,有利於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大变革雄心的实现以及整肃官场低效、腐败的政治需要。

要么统治溃败,要么下最大决心突围。这就是三中全会面临的十字路口。但以往的事实证明,对于缺少威权背景的草根领导者,较难在这个时候树立起必要的政治权威,中央的决策往往是「一纸空文」。因此,有分析家认为,中国想要彻底根治这些亟待解决的政治问题,对习近平的「强人政治」也是一种刚性需求。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宣布成立两个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根据媒体猜测,这两个机构的规格级别可能极高,将对现有的政治权力格局进行统一的整合,习近平将亲自挂帅。外界分析这无疑意味着中央集权的加深。
有分析家指出:中共政治向来是派系政治,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派系不断叠加,人事日益复杂,由此导致政治结构日益破碎化。正是权威败落,导致政治上的空前混乱。局限在这种政治结构中,即便身居总书记、总理的人有改革的愿望,也根本无从推进。欲有效地推进制度变革,不能不确立改革政治的权威。这个政治权威必定部分地在现有法律之外。
不过,也有分析家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改革和整顿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和手段,甚至不排除由一位强势的「明君」来统筹规划。但从长远中国的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看,中国也应该警惕「强人政治」的弊端和风险,以避免再次跌入过往「强人政治」的无底洞。这也是为何外界对三中全会中涉及的政治体制改革与司法改革格外关注的原因。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