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忆哭嫁风俗

文华

 结婚前新娘子痛哭一场是中国一古老的文化习俗。新娘子是痛哭自己不幸的婚姻,还是痛哭与父母难分难舍?这一习俗似乎令人生最珍贵的婚礼变成痛苦而悲哀的记忆。

Crying marriage where brides had to cry before the wedding is an old custom that exist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as the bride crying for the unhappy marriage or her painful departure from the family? The custom seemed to have turned the most valuable event in human life into a sad and sullen memory. 

大千世界,无其不有。在中国封建社会年代,女人哭嫁就是一种独特的风俗,现在八十多岁以上的男女老人,凡在农村出生的多数人都经历过或目睹这种风俗。今日的青年人听了感到很新奇很滑稽,令人费解。

哭嫁,并不是世界上各国各民族固有的风俗。我离休二十多年来,去过美国、加拿大探亲,随旅游团赴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观光,没有听说过哭嫁的事。我还到过香港、澳门和内地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未有类似风俗。就是在旧中国比较开化的大中小城市也很少有这种风俗传统。据我了解哭嫁风俗起源于我国落后农村汉族群体,哭嫁的词是他们专用词和“专利”。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每个成年男女的喜事大事,应该高高兴兴,欢欢喜喜,女人出嫁何必要哭哭啼啼,其不怪哉!!!

哭嫁传说之一,姑娘要嫁人时,母哭或女儿哭显得感情深不愿分离,否则,母女关系不好;传说之二,用哭声来告诉四邻九舍,我家姑娘有主了要嫁人了,让大家高兴。哭嫁有三种:一是母亲哭女儿不哭;二是女儿哭母亲不哭;三是母女同哭。北方农村一般都是女儿哭,南方农村多是母亲哭,母女共哭的情况较少。

我出生在陕北山沟里,小时候见到哭嫁甚多,村户皆有,大姑娘嫁人不哭让人笑话。我的当家姑姑就是一位哭嫁的典型,事过七十多年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她的名曰金莲,比我大十岁,人长的俊俏,如花似月,是地地道道的农家美女。高高的个子细条身材,润白的脸蛋,一口整齐而洁白的牙齿,乌黑的秀发,后背掉着长长大辫,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话嘴角带着微笑,显得甜甜温柔,让人喜欢可亲。她纯洁、善良、心灵手巧,虽裹着小脚,却干活干净麻利,有质有量,是理家能手。然而,她童年很不幸,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不久也撤手人寰。她孤苦伶仃,再无亲人。我们俩家原来同住一处农家小院,相互关系不错,亲如一家,我父亲觉得她很可怜,便将她收留同我们家一起生活,和谐相处多年。我也是独生子,不满四岁母亲患病离开人世。我们是一大一小成为伙伴,她对我关爱有佳,经常给我做好吃的,给我缝衣做鞋,给我讲故事,陪我玩游戏,带我串亲访邻,挖苦菜、捡麦穗、捉曲曲等等。那时我成了姑姑的小尾巴,她走到哪我便随她到哪,寸步不离,亲同手足。姑姑在二、三岁时就被父亲包办婚姻卖到外村农户家,大约十六、七岁要嫁人了。出嫁的前几天她在干完家务活后就开始哭嫁,先是坐在院子屋檐下哭爹哭娘,哭命苦:“啊~啊~喔~喔~”,高一声低一声,白天哭晚上躺在被窝里哭,哭天哭地,哭声不断,一把鼻涕一把泪,哭的凄凄惨惨,哭的特别伤心,把家人的心都被哭成碎片了。我奶奶劝说无济无事,我蹲在她面前劝说,哭声大的吓人,我也心酸落泪陪着姑姑一起哭。尤其新郎家大队人马花桥临门,家人扶姑姑上桥时她哭的更厉害,我抱着姑姑的腿也哭的没完没了,求说:“姑姑你不要走,你不要离开我,你走了谁陪我玩啊?我该怎么办啊?”奶奶硬把我的手扒开,还是让姑姑在吹乐声中加杂着哭声上花桥远去了。后来听送亲的人回来讲,她从家起到下花桥,哭了足足五里路,眼睛哭红了,声音也哭哑了。她嫁到那家丈夫和家人对她很好,有了好归宿,夫妻恩爱相依如沫,日子舒畅儿孙满堂,欢欢喜喜,度过钻石婚,后半生美满幸福。因为她在我家长大,同我们感情甚深,出嫁后来往甚多。我参军远离故乡,还常常惦念着可亲可敬的姑姑,每次回乡探亲我都登门探望她相会高兴极了。回顾往事,唠叨没完,提起哭嫁,觉得好笑。她活到九十岁走了,我心里很难过,愿姑姑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另有一桩哭嫁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本村的同族同学毛娃子,结婚时我们几个小伙伴为其前往祝贺,新婚之夜闹洞房非常热闹,让新郎新娘唱歌、手拉手、脸碰脸等亲妮动作。新娘个子不高,长得白白净净,性格开朗,小嘴会说,问啥说啥,没有羞嗒的样子。在欢乐的气氛中,有个小同学问新娘离娘时哭过吗?新娘说:“婚嫁是好事喜事,应该高兴才对,为啥要哭,我也不想哭,但我也不能破了乡村里的老规距老风俗,别的姑娘出门子都哭嫁,我不哭就给人家留下话把。我上花轿时就啊啊的哭了几声,我妈嫌我哭得不够“标准”不到位,就在我腿上使劲拧了几下,我痛的很才喔喔放声大哭了一阵子,花轿出了村庄我再没哭。”她的一调席话逗得我们抱腹大笑,想起来真有意思

我和老伴认识一位李老太,她是江苏常州人,今年92岁了,仍身体很好。因家贫寒五岁时被卖到上海当童养女,受许多折磨苦难,十六岁从养母家出跳,与同伴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为革命奋斗半个世纪,她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还讲了南方哭嫁有趣的风俗。她记得清秀姐姐要出嫁的前几天,她亲娘每天在太阳落山,鸦雀归了巢,鸡进草窝时,娘就坐地院子房门石上哭嫁:啊娘的格心头肉呀!恩恩要离开爹妈啊,哦~哦~,我的好宝贝呀!娘舍不得依啊?我的小宝贝要乖乖的………反反复复就那些内容,再没有什么新词,娘哭嫁的声很婉转很凄凉,哭的声音很难受,她多次劝娘不听还打了她一把掌,她只好让娘哭个够,娘哭嫁那声音几十年来也难以忘却。她还说她被卖到上海养母家,成了这家的活玩意。把哭嫁的事讲给养母听后很感兴趣。此后家里来客人养母都叫她学哭嫁,她不敢待慢就乖乖的学娘哭嫁,客人听后哈哈大笑非常开心,那时哭嫁成为她在养母家表演节目。城市的人曾未听过见过哭嫁,听了感到很新鲜很精彩。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哭嫁的古老习俗渐渐消失了。新娘子是痛哭自己不幸的婚姻,还是痛哭与父母难分难舍之情?显然,哭嫁这一习俗似乎令人生最珍贵的婚礼成为痛苦而悲哀的记忆。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