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中国划定东海航空识别区的争议


 

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的争议继续升级十一月二十三日中国国防部对外公布了包括钓鱼岛包括上空在内东海防空识别区当日上午生效它立即引起了日本和美国的激烈反应美国当即派遣两架不带炸弹的轰炸机飞越识别区的东端以示抗议而日本也有战机升空飞越识别区表示并不承认,并使用武力挑衅当然这也引起了其他各国的关注和争论

据最近一期《亚洲周刊》对“防空识别区”的报道文章指出,这个识别区不是什么国际公约和国际法规章,所以没有“国际地位它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由美国提出的专有海上防区和名词。在东西方冷战的50年代,美国为了针对苏联,在北美地区设立了防空识别区。接下来,西方国家为了防止共产国家的扩张,于是日本,韩国,台湾的中华民国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许多国家也纷纷在美国的主导和鼓励之下划定了这种防空识别区。目前有这个识别区的国家一共有二十多个。

中国自从1949年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围堵,各国在东海设立航空识别区是围堵的方式之一。但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根本不关心或没有能力关心东海的领土主权完整。毛泽东只顾及对异己的杀戮和对人民的压迫。只要不危害到他的独裁专制统治,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特别是像钓鱼岛那样的岛屿,绝对不会引起毛泽东的兴趣。就算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也只集中于政权的巩固和共产党统治权的强化。对于东海和南海的诸多岛屿和该海域地区的国家主权,还是属于次要的政治任务。所以邓小平一直对东海岛屿和领土主权坚持一厢情愿的所谓“搁置争议,韬光养晦”政策。可是这种忍气吞声的外交政策,不但没有使越南、日本乃至菲律宾等国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反而鼓励了这些国家贪得无厌和欺软怕硬的侥幸心理越南几次意图霸占南海岛礁,并敢于对中国海上巡逻执法部队动武在遭到了中国海军的毁灭性打击后,其嚣张气焰才得到控制;菲律宾也是一样,意图在中国南海黄岩岛偷鸡摸狗,也在遭到了中共海上武装力量的严厉警告和示威后,才有所收敛。日本在钓鱼岛的行动则更加嚣张,1969美国在把冲绳岛移交给日本的过程中,首先认定日本在钓鱼岛上空的防空识别区,然后未经中国同意也将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夹带其中交给日本。而日本在1972年正式接受钓鱼岛行政权后,再次片面地将其航空识别区认定为距中国海岸线仅130公里的东海大部分地区。而且还越过了日本自定的“中日中间线”,更把中国经营多年的东海油田上空的大部分也囊括在识别区内。20106月,日本在完全没有咨询台湾中华民国的情况下,又擅自把其航空识别区往西延伸14海里20129月,更把钓鱼岛“国有化中国终于忍无可忍,这次也划定了包括钓鱼岛上空在内的防空识别区,而且也按照日本的做法不做咨询即日生效更巧妙地也把自己的识别区设在离日本130公里这是对日本的侵略气焰的巧妙回击。日本居然还有脸面声称中国的航空识别区不符国际法厚颜无耻地要求中国撤销这个识别区其可耻的强盗嘴脸可见一斑有谓只有准备战争才能够避免战争对于日本对中国领土主权得寸进尺步步紧逼的野心只有做好迎战的充分准备才能够让日本的侵略野心得到收敛才能够避免战争

美国应该知道中国设立航空识别区的目的是针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侵略行为而不是美国美国更应该知道中国早在改革开放以后就已经摒弃了向世界输出共产主义的理论和行动而只集中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建立护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的军事力量它绝对没有可能没有理由也没有力量挑战美国世界超级强国的地位美国的最佳策略仍然应该是对钓鱼岛以及相关问题的一贯态度那就是继续保持中立或不设立场所幸到目前为止美国对中国的航空识别区的态度基本上还是保持相当的冷静克制态度没有完全依照日本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事实上美国副总统访问北京时在与习近平的5个小时的会谈中一定已经得到了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进而采取了明智的策略知难而退

中国设立航空识别区是反对日本侵占钓鱼岛和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正义行动它应该得到所有华裔和世界上有正义感国家的支持和认同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