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有了闲钱 先还贷还是先存养老金?

对于年轻的购房者来说,在按揭利率上涨前一次性偿还按揭贷款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专家指出,事实证明将多余资金投入退休储蓄则能更好地确保财务平衡。

Making lump-sum payments to your mortgage account prior to mortgage rate hikes seems to be a sensible strategy for young home buyers. But experts suggest that investing that extra cash to your retirement fund proves to be a better way to secure a financial balance.

(大中报泊然报道)《环球邮报》的一篇文章指出,飙升的房价可能会影响你的退休生活。

这一切都是始于年轻夫妇会通过大笔按揭贷款购房置业。但是在他们背负上压力沉重的债务后,又会急于用闲钱偿还他们的按揭贷款。这听上去似乎是明智的选择,但实际上如果年轻夫妇将他们的闲钱投入退休储蓄,而不是用于提前偿还按揭贷款,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维持财务平衡。

自从2000年以来,一直有不少业主在想方设法尽快还清他们的按揭贷款。但是人们应对按揭贷款的方法发生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凸显出偿还按揭贷款和支付其他日常花销对他们来说是沉重的负担。

加拿大按揭贷款专业人士委员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Accredited Mortgage Professionals)对按揭贷款市场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业主在近年来逐步增加他们的还款金额,这一比例较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的19%有所下降。但与此同时,调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业主选择一次性偿还他们的按揭贷款,在近年来就有16%的业主曾经这样做,相关比例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持续攀升。

导致一次性偿还按揭贷款越来越流行的原因,是因为增加定期还款金额会减少业主 管理家庭现金流的灵活性。从利率上升风险来看,一次性偿还贷款是明智的做法。因为按揭贷款余额越少,业主的还款压力就越小。此外,在按揭贷款的最初几年一次性还款好处最大,因为当你的定期还款主要是用于偿还利息时,你几乎无法削减本金。

但是如果业主是拿出退休储蓄的钱进行一次性偿还贷款,那可能不利于财务平衡。因为这样做太偏重物业,从而忽略了退休储蓄。

就像在购房的最初几年提前还贷会给你带来巨大收益一样,从年轻时就开始退休储蓄也会令你获益匪浅。因此,你不应该有先还清按揭贷款,然后再弥补退休储蓄的想法。

如果你每年向退休储蓄投入$5,000元,连续投资30年,在扣除费用后平均回报率为5%,你最终会拥有$348,804元。如果你将每年的退休储蓄额提高到$15,000元,但只投资15年,你最终会拥有$339,862元。你可能设想过在还清按揭贷款后,可以将更多的钱投入退休储蓄,但其实到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还有其他一些开销需要应对。

例如,你可能因为偿还按揭贷款,而没有对子女专上教育的注册教育储蓄计划进行供款或是只有很少的供款。因此在你还清按揭贷款后,你可能需要填补这个窟窿。此外,你可能还会因为买车背负上新的债务,或是因为决定换一所更大的房子而背上更多的按揭贷款。

在对是提前偿还按揭贷款还是进行投资进行抉择时,一个传统的方法就是将按揭贷款利率和投资回报率进行比较。目前按揭贷款利率是2%3%,而净投资回报率可达到5%6%。即使在税后基础上查看这些回报率,他们仍然略高于目前的低按揭利率。在利率接近历史正常水平时,提前偿还按揭贷款才更有意义。

今年4月加国房屋的平均转售价格为$409,708元,如果你以这个价格购买了一套房屋,首付为5%,那么包括保险金在内的按揭贷款金额为$399,926元。如果你每月还款$1,893元(假设按揭利率为3%),在正常情况下你需要25年才能还清贷款。如果你每两周加速还款$946元,那么你需要22.2年才能还清贷款。

对于想要在退休前还清按揭贷款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完全合理的时间范围。即便你是在30多岁才购房,在没有一次性还款的情况下你仍然可以在60岁前还清按揭贷款,因此你根本不必着急。

对于有了闲钱究竟是应该提前偿还按揭贷款,还是应该进行退休储蓄的问题,BL Garbens Associates Inc.公司的资深理财规划师加文斯(Barbara Garbens)的理念是按部就班地做事,他可能会建议客户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