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51%加国大学生靠借债读书

University students advised to tighten spending

由于学费和书本费持续上涨,加拿大大学生背负的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但尽管手头拮据,大部分大学生仍然相信自己能在毕业6年内还清债务。但是,专家仍对学生的乐观预测持怀疑态度,并建议他们紧缩开支。

Canadian university students face increasingly heavy debt burdens as tuition fees and costs of school supplies are on the rise. But despite feeling pinched, most university students believe they can become debt free within 6 years. However, experts remain skeptical about students’ optimism and advise them to tighten up on spending.

(大中报泊然报道)虽然现在获得专上教育学历可能代价不菲,但一项最新调查结果仍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可以在毕业5年内还清学生贷款。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IBC)的调查发现,大约有一半,或51%的的大专院校学生需要贷款支付学费、生活费及书本费。尽管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学生预期到他们毕业时债务可能不足$1万元,但同时还有约四分之三(73%)的学生预期他们的债务会超过$1万元,其中有40%的学生称在毕业后可能需要偿还$25,000或更多的学生贷款。

据加拿大学生联盟(Canadian Federation of Students)指出,安省与海洋省份的大学生负债最高,到毕业时平均负债$2.8万元。

但尽管手头拮据,大部分学生仍对自己的偿债能力持乐观态度。调查发现有66%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毕业5年或更短时间内还清债务,同时有34%的学生预期自己在毕业后可能需要6年以上时间才能还清债务。

但是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零售及商业银行执行副总裁克雷默(Christina Kramer)认为虽然这些学生勇气可嘉,但他们的想法可能太过乐观,因为在他们毕业后开始找工作时,也会有其他许多开销随之而来,例如他们可能会离开家人自己居住,需要存钱买车或是支付购房的首付费用,甚至是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因此,在校时控制债务数量,建立预算帮助自己管理开支,以及在毕业后制定偿还债务的计划对大学生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的另一项调查发现,即将入读大学或专上学院的大学生平均打算花费$1,121元采购开学用品。

 

该项调查还发现,学生预期的开学购物开支因居住地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居住在阿尔伯塔省的学生预期的开学购物开支最高,平均达到$1,236元;其次是安省学生为$1,204元。相比之下,萨斯喀彻温省和缅尼托巴省的学生预期开支最低,平均仅有$857元。

 

至于这些开支的经费从何而来,有三分之一(34%)的学生表示将使用学生贷款或奖学金;有30%的学生表示会依靠朋友或家人的资助;还有27%的学生表示会使用信用卡购买。

 

该项调查还发现,有88%的受访学生称书本是他们最需要购买的物品;58%的学生表示自己会购买新衣服,有41%的学生表示将购买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另有20%的学生表示想要购买家具。

 

民调公司Leger为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进行的在线调查在710日至17日进行,共访问了500名加拿大大学或专上学院学生。Pollara调查公司为蒙特利尔银行所作的在线调查于81日至8日进行,共访问了600名加拿大大学或专上学院学生。市场调查行业的专业机构市场研究和情报协会(Marketing Research and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表示,由于网上调查并不是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所以无法确定误差率。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