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万元汇款须报税局

来源: 焦连海,财税策划师

201511日起,金融机构必须上报所有超过一万元汇款,包括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任何与汇款服务有关的公司,皆在通报税务局的名单中。届时汇款报告不仅会上报加拿大金融情报机构FINTRAC,也会同时告知税局。加拿大金融情报机构FINTRAC高级发言人Peter Lamely表示, FINTRAC早在2003年开始便开始收集超过一万元的电子汇款资料,但一般来说仅会向警方和国家安全情报机构等单位分享, 属于加国防洗钱的条款。他同时警告说:”千万不要因为担心明年被税务局追查海外资产,便将汇款额拆成低于一万元的小额进行多次汇款, 这种行为比直接汇一笔大的更加可疑,银行虽然不会拒绝受理,但一定会向执法单位通报,如此更有可能触发执法单位 (FINTRAC) 的反洗钱调查。去年FINTRAC已与执法部门分享了1,143条信息,其中234条直接与恐怖组织和国家安全威胁有关。

 

税务局有关人员多次强调诚实报税是加拿大人应尽的义务,政府此举只是确认报税人是否有尽义务。有关人员将会用这些资料来对比分析纳税人是否合法报税,其中也包括追查一些企图隐瞒海外收入或资产的人士。焦连海先生指出,新法例让税务局更轻松取得这些汇款资料并与报税纪录对比,只是不知道税务局会动用多少人力,利用这些资料查到什么程度。跨国避税或逃税行为,需要国际合作及资讯交流才能有效遏阻,因此税务局有权在税务信息交换协议(TIEA)签署国的要求之下,向对方提供相关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只会在对方国家执行相关税务法例时,加国才会提供协助。

 

加拿大与中国已于1986512正式签署加中税务协议,香港和台湾也已于去年签署类似协议, 也就是说中方如果提出要求,加国税务局则会进行配合。加拿大税务居民拥有海外资产或海外收入并不违法,但必须每年如实申报全球性收入。只要如实申报海外收入便不会有问题,但如果有人滥用加国的诚实申报制度刻意瞒税,税务局便会利用所有可动用的资源进行稽查,找出这些不守法的人士。

 

下面我就大家关心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

1.加拿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监控国际汇款?

FINTRAC早在2003年开始便开始收集超过一万元的电子汇款资料,这是为了反洗钱的需要。现在的新措施要求从201511开始,包括银行、信贷联盟、借贷公司及赌场等可提供电汇服务的机构,都要向税务局主动申报汇款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交易纪录。

2. 是不是以后每笔电子汇款都要交税?

汇款不等于收入,移民前的海外资产转入或者亲戚朋友的赠予都会体现在进入加拿大金融体系的汇款中,这两种情况都不需要交税,如果是海外的收入才需要报税并根据评估结果交税。

3. 既然汇款不用交税那为什么还要报税务局?

税务局有了汇款交易纪录以后,更容易注意到有问题的账户,可以更严格控制反洗钱、反恐怖主义以及国际间逃税避税活动。换句话说,如果汇款账户被选中需要调查,究竟汇款是属于哪种情况,纳税人必须能提供相关认可资料并与国税局能达成一致意见。

4.父母赠予买房首付款会引发税务问题吗?

来自父母的馈赠作为买房首付款的一部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海外汇款如果次数不很频繁,数目不是很大,被税局挑中查税的几率相对较小。焦连海先生在此提示大家:虽然来自父母亲友的馈赠不需要申报和缴税,但务必保留所有的相关证明文件, 一旦税局要求补充资料的时候可以马上提供。

5. 如何处理汇款才能减少国税局查税风险呢?

如果有大笔金额入账,国税局很有可能会做调查以决定是否要做深度审计,一旦国税局来查账,一般只给予30天的时间期限,您在这30天之内要提供出所有的证明材料。如果提供的证明材料不能清楚解释汇款来源及汇款过程,就会引发国税局对纳税人的深度审计。原则上来讲,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个全面合理的财税规划, 做到多赚钱, 少交税。

 

如果你对本文的内容感兴趣,请电:416-909-6939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