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镜报:亚投行扩容一箭双雕

来源: 白雪冰

逾50国特别是美国西方盟友纷纷反水「投怀送抱」亚投行,有三大要因:一是美「盟友」不满现有国际金融游戏规则;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被视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利器;三是分享亚洲和中国发展成果。

位於北京市西二环的金融街上,栉比林立的「金融丛林」中又将诞生一座新的地标性建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由中国主导的区域性金融机构,目前已成功吸引逾50个成员国和地区加入,亚投行另起炉灶与亚开行、世行等分庭抗礼,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分羹国际金融话语权和亚太经贸话语权,并为「一带一路」清障的外部好棋。

目前,亚投行之弈已算顺利开局,逾50船员已悉数登船,但对于作为「船长」的中国而言,真枪实弹的航程才刚刚开始,如何平稳驾驭此艘大船绝非易事,可以预见的是,将有不少激流险滩横亘在前,考验「船长」能力和智慧。

事实上,中国力推亚投行并非只为下活外部棋此般简单。当前中国经济坠入下降通道,今年「保七」任务艰巨,楼市泡沫清算经济动能不足,产能过剩乌云不散,人民币汇率维稳不易,习李借力亚投行大扩张,无疑可输出国内过剩产能,捆绑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国内改革瓶颈,倒逼中国金融改革,分散国内经济减速风险,乃是全盘刺激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亚投行绝非中国的一场慈善盛宴,而是习李「内外兼修」、以外「治」内,实现经济、外交大棋局内外皆活的一箭双雕之举。

亚投行被热捧的三大要因

位於北京西二环的北京金融街,是中国金融资源最集中区域。这里不仅是中国的「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所在地,还吸纳三分之一的全国商业性银行和60%的保险集团总部。有数据显示,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已超过65万亿元,几占中国金融资产的半壁江山,亚投行选址於此,可谓「地利人和」。

有消息指,曾担任中国财政部副部长、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中投的监事长的金立群,或成为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的首任行长。在亚投行创建规则与各个创始成员国达成一致后,将在今年秋天进行面向全球的精英招聘计划。

自去年10月24日亚投行胎动至今年3月底,短短5个月时间内,平均每月有10个国家宣布「入盟」亚投行。这一中国金融外交大棋盛况,可谓出乎美日甚至中国意外。

今年1月1日,新西兰正式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这也是亚投行接纳的首个西方发达国家成员和首个非亚洲国家和大洋洲国家。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西方「列强」中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在英国的带动下,德法意等老牌欧洲国家纷纷「阵前倒戈」,申请成为亚投行的发起成员国。目前,亚投行首发阵容已达到5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仅剩美国、日本尚未加入亚投行。

亚投行之所以成功吸引「万邦来朝」,笔者以为,有三大要因使然:

其一、美「盟友」不满现有国际金融游戏规则。逾50国特别是美国西方盟友纷纷反水「投怀送抱」亚投行,其实正是对当前国际金融规则的一次「用脚投票」。长期以来,美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控制IMF等国际金融机构,新兴国家缺少话语权,只能唯「美」是从。当前亚洲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四分之一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也超过了半壁江山,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多边金融机构。

其二、对症「基础设施」短板。在对抗此轮世界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基础设施」投资被视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利器。特别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洲,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对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很大,但这些需求面临着资金约束。基础设施的欠缺是阻碍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搞好基础设施,不光是亚洲,整个世界经济都会受阻。

据有关测算,亚洲地区在2020年前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到7300亿美元。未来20年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达到57万亿美元,而按照过去20年世界各国基础设施支出的速度,将无法满足未来巨大的基建需要。而亚投行抓住了「基础设施」这个对广大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大的经济短板,符合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需求,可谓对症下药。

其三、分享亚洲和中国发展成果。当前,世界经济中心正重回亚太,特别是中国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出口大国、第三投资大国,以及最大外汇储备拥有国。而亚投行正是世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外溢效应的极好机会,所以亚投行在成立之初,就得到了除日本之外的广大亚洲国家的热捧。

不仅对亚洲,搭乘中国列车对欧洲老牌帝国而言更显重要。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包括欧洲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复苏的政策,但政策效果差强人意,通缩压顶经济回暖乏力。而亚投行的横空出世,正可为西方发达国家提振经济提供通道和舞台,不少欧洲大国的企业,具丰富的基建经验与技术,却因欧洲经济疲乏而欠用武之地,加入亚投行正可助欧洲企业打进亚太区的庞大基建市场,为虚弱的欧洲经济打强心针。

亚投行的四大战略考量

习李大力催谷亚投行攻城掠地,从外部来看,则主要有四重战略考量:

一、抗衡华府  美国主导「重返亚洲」战略框架,对中国而言威胁不小。习李主政以来,积极外交布局打破美国制约圈,以亚投行为利益联盟,通过亚洲国家之间地缘政治平衡制约美国推行的重返亚洲战略,正可帮助中国摆脱以军备竞赛为核心的「硬博弈」,而以金融「软博弈」为突破口而突围致胜。

二、主动外交  过去中国的外交方针是「韬光养晦」的「反应型外交」。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习李希望在国际上更多发出中国声音,创造中国平台,向世界更多展示中国影响力。有观点认为,当今世界经济权重已发生变化,中国必然根据自身权重提出相应的经济议程,设立对应国际机构自然是外交步骤的重要一步,换而言之,亚投行代表了正在崛起的「中国梦」。

除了亚投行外,中国还是去年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主导国,此外中国已宣布投入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对接中亚项目,此外,上合银行以及「亚太自贸区」也在积极推进,习李「主场外交」可谓进取主动。

三、增强话语权  世行是美国独大,亚洲开发银行则是美国与日本「说了算」。而亚投行的成立,无疑将是中国「话事」的一片重要领域。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是日本的两倍、印度的五倍,如何赢得与之相应的国际话语权无疑是中国的努力目标。中国需要通过亚投行来协调各国经济利益,也需要亚投行来打破原有的利益集团,实现全球利益中心的转移。

四、反击唱空中国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下行,GDP增速创四分之一世纪新低,进入2015年,通缩乌云压顶,当前各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进入了「伤停补时」阶段,近期诸多指标(包括消费、投资、货币供给)都出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外界「唱空中国」声音再起,不少国内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走势也不抱乐观。中国经济能否再获世界信任票?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有多逾50国竞相「入盟」亚投行,可谓是对「唱空中国」言论的最好反击。

亚投行内外联动全盘皆活

事实上,习李力推亚投行全速前进,并非只为启动外部棋此般简单,而是中国当前全盘刺激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经济坠入下降通道,今年「保七」任务艰巨,楼市泡沫清算经济动力不足,产能过剩乌云不散,人民币汇率维稳不易,习李借力亚投行大扩张,除了大力推动「主场外交」、「金融外交」外,还可以外「治」内,倒逼内部棋,做到内外联动,全盘皆活。

一、盘活外储  目前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但一直以来中国将外汇储备主投美国国债,在金融市场被动受制,随时可能被美国的债务系统「绑架」,而如果将这些钱拿出一部分投到亚洲的基础设施上来,无疑会获得极大的改善投资回报率,对此,中南海已有通盘考量。

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要走出去,成为国际货币,除了中国经济自身在全球提升影响力之外,还需要更多未来能服务于人民币全球运转的金融机构。而亚投行的设立,无疑会鼓励使用人民币,从而有助於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和货币互换的规模,让相关国家拥有人民币储备或现金流,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量,还增加了其含金量。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这既是中国的经济目标,也是中国的政治目标。

而亚投行不是独行者,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将一同构筑中国的「金融长城」。在这样的金融组织框架里,人民币将逐渐成为第一主角,人民币国际化最后将水到渠成。

三、提振出口  除美国外,今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加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外部出口环境不容乐观。借助亚投行对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投资,无疑有利於拉动中国出口。中国目前是印度和孟加拉的第一大交易伙伴,斯里兰卡和尼泊尔等国的第二大交易伙伴。2012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额达到4000亿美元,刷新历史新高。亚投行的设立,无疑将「增温」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提振外部需求。

四、输出过剩产能  从钢铁、水泥等传统基建行业,到光伏等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中国全方位的产能过剩已成中国经济的「核威胁」。而借助亚投行,对相关经济体实施资本输出,以此消化自身的过剩产能,并以拉动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全球增长,可谓一箭双雕。

在亚洲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公司竞争力不容小觑,据《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国企业占比11家。中国在港口、机场、铁路、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竞争优势突出。

五、倒逼国内金融改革  2014年中国推出了「一路一带」、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银行等一系列对外发展战略,这些发展计划被外界统称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实施这一计划无疑需要中国金融机构的参与和金融资源的推动,而这些,无疑将倒逼中国金融改革。

万里长征第一步

亚投行「朋友圈」顺利大扩容,受捧热度超乎想像,显然是好的开始。在与美国的亚投行博弈上,中国可以说是先胜一局。不过,此「棋局」才刚刚开始,亚投行取得「开门红」之后,能否「基业长青」,仍有不少「地雷」和「炸弹」需要拆除。

风险一:烂尾风险  亚投行所从事的基础设施投资,通常建设周期长,盈利效果弱,战略实施中所蕴含的经济风险,甚至政治风险都不容忽视,一些项目甚至还存在着半途而废的烂尾风险。

亚投行创立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但由於「一带一路」途经中东、中亚等大国间博弈的敏感地,如何管控风险、避免冲突,并与周边大国建立信任关系并非易事。观察家指,「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政局不稳,国家信誉差,今后中国与亚投行如何才能保证投资收益,将是一个大问题。

斯里兰卡叫停港口项目,就是明证。2014年中国经贸促进会副会长王文利对外公开称,中国有20000多家企业在海外投资,「90%以上是亏损的。」
风险二、搅局风险  随着域外成员数量增长则会增加不确定性,杂音也可能会随之增加。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大部分欧洲国家和一部分亚太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它们在一些重大利益上不排除会与中国唱「对手戏」,在某些议题上扮演搅局者和麻烦制造者的角色。

同时,不排除某些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霸权地位,不惜破坏地区政局稳定,从而加剧亚投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保持警惕,为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做好筹谋。

风险三:操作风险  有研究显示,目前10%的国际机构已因运营不佳有名无实,38%进入「弥留」状态。亚投行虽打下不错地基,但前路注定荆棘不断。
亚投行目前有诸多规则、框架尚未完整落地,如此多国家参与,无疑令协调更为困难,要在东西方多国的利益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绝非易事。此外,如何制定公平合理的运行规则和治理结构,如何对贷款的风险进行控制,如何探寻风险减震机制,如何提升银行运作的效率,如何完善管理层设计,都考验着中国智慧。

开弓没有回头箭。大扩容之后,亚投行已进入实质筹备时段,各创始成员国将就投票权、出资比例等关键问题展开实质性谈判。成立亚投行易,将亚投行办成拥有良好而完善治理机制的多边机构难,这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探索磨合期,从这个角度看,亚投行才走完万里长征第一步,考验才刚刚开始。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