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碧海:加拿大移民入籍申请人数和入籍率急速下降的原因

来源: 大中报特约 碧海

 

来到加拿大的移民,除了老年人以外,多数都在定居期限足够后,尽快申请入籍。其中的主要原因相当简单,第一,来到加拿大的移民,都是决意在这个民主自由和富裕稳定国家永久生活下去的人。第二,虽然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益几乎完全一样,但是只有具加拿大公民身份者,才受到加拿大人权宪章和国家宪法的合法保护。因此,对一个只有合法居民身份的移民而言,如果他们在法律上或政治上出现重大问题时,有被取消移民资格并被递解出境的极大可能。所以,加拿大移民的平均入籍率一直维持在80%的高度。加拿大也由此是世界各国移民入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不过,这种情形,在最近几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特别是保守党政府近几年来在移民政策上所作的一连串重大改革,令移民入籍申请人数和入籍率大幅度下降。据前加拿大公民移民部总督Andrew Griffith称,加拿大合法移民变成加拿大公民的几率逐年下滑,其中从2000-2008年间来加拿大的合法移民,其入籍率从以前的79%,急降到只有26%。这对移民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降低了加拿大向多元文化社会进展的速度规模。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联邦政府对移民政策的一连串改革,在移民的入籍资格和入籍经费要求上收紧了规格的结果。

首先,虽然移民从定居加拿大之日开始,必需等待申请入籍的时间,已经从以前的5年下降到三年,但是移民的入籍资格和条件,却比以前要严格得多。第一,移民入籍考试的合格得分,从以前的60%提升到现在的75%;第二,申请入籍的成年人的报名费也从去年两月开始,从过去的100元,增加到300元,又接着在2014年不到一年时间之内,再次上升230元,增加到目前的530元;而且,考试合格的移民,还得另外缴纳100元的“移民权利”费,才能够获得移民证书。这对一般的贫困移民而言,是一笔相当吃重的经费支出。最后,以前想成为加拿大公民,而又怕经历考试难关的移民,在年龄达到55岁后可以不经考试就自动成为公民,而现在这个年限一下子就提高了10年,移民要到65岁才能够不经考试成为公民。在上述这些移民政策改革的阻扰之下,有合法居民身份移民的入籍率的急剧下降是意料中事。而且,这些改变,对有色族裔移民的入籍率的影响比来自欧洲的移民要大得多。而有色族裔移民的入籍率也与此有所区别。统计显示,来自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的移民,入籍率下降了20%,其次是来自东南亚的移民入籍率也下降了15%。至于来自欧洲的移民的入籍率下降的数字不明。但其受影响程度肯定比上述的有色族裔要低。这种情形,肯定对加拿大向多元文化社会的进展速度和广度,有阻扰和延迟作用。

从表面上看,联邦政府在移民入籍的程序手续和收费情况的改变,只是保守党政府对整体移民政策改革和修整的一部分,但是它也反映了加拿大移民政策从仅仅有利于各国移民本身,进展到移民和国家双方都有利的重大改革。其实,这也是世界各国移民政策改变的一致趋向。也就是说,全世界各国的民众,如果想以移民身份来到这个国家,享受民主自由和繁荣兴旺的生活,除了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所设立的移民资格以外,还必须付出最起码的经济代价。期望成为加拿大移民的人,必须付出这个经济代价,最明显地体现在加拿大移民局对经济移民或投资移民所必需具备的经济条件上。比如,属于那一类的移民的申请条件之一,是必须向加拿大缴交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加币的免息投资款项,其申请要求才会受到加拿大移民局的考虑。

移民所面临的世界局势,已经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那个时期,也与7080乃至90年代大不相同。目前,世界各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缓慢时期,国内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且有劳动力过剩的隐患。而急于想从贫困国家移民到像加拿大那样有广阔前途国家的的人数越来越多,令移民国家确实感到有“人满为患”的趋势。它促使像加拿大和仍然愿意接受移民的北美和澳洲各国,相应提高移民的申请标准和门槛,是理所当然的事。至于有很多政治人物和社团领袖还在奢谈和空谈什么必须贯彻人道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以笔者的观点,是一种忽视了经济现实,经不起时间考验和经济发展实践的“政治正确”高论,它早已经过时。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