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共享单车」热与「共享经济」热

来源: 苏杭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据估算,2016年内地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共享单车」无疑是今年中国最流行的词汇之一。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出行方式,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美国《财富》杂志9月初发布的「2017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上,目前领跑国内共享单车市场摩拜单车成为上榜的三家中国内地企业之一,名列第27位。很难想像,这家由中国「80后」新闻系女生创立的公司在2016年4月才开始正式提供服务。

「共享单车」瞬间火起来
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共享单车已经使内地的小汽车短途出行减少了55%,城市自行车的出行占比也从5.5%提升到11.6%,成为公交地铁、计程车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出行方式。

据内地央媒的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内地有近50家共享单车企业。从小黄车、小蓝车、小白车到小橙车、小绿车、小黑车,甚至小金车、彩虹车……难怪互联网上有段子调侃──「留给共享单车创业者的颜色已经不多了」。一个悲伤却吊诡的消息是,在阵容如此庞大的共享单车企业群体中,至今没有一家实现盈利……而且,依然有上市公司接连入局。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国内市场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共享单车的胃口了。今年以来,「出海」被频繁提起。最近的消息是,8月底摩拜单车宣布进入曼谷,这是继新加坡、英国、意大利、日本后,摩拜进军的第5个海外国家。它的老对手ofo自然没有落下,从2016年底开始,ofo先后进入新加坡、美国等8国。

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今年5月发起了一次留学生民间调查,让20国青年票选出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其中,资历最年轻的共享单车与高铁、网购、支付宝一起,成为受访的外国青年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

由此,许多中国人都认为这一波热火朝天的共享单车「出海」是在向世界输出先进的经济模式,甚至认为共享单车是中国的「首创」;殊不知,共享单车其实是个「舶来品」,而且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有了。

「共享单车」与 「共享经济」齐飞
第一代共享单车起源於1965年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使用的是普通自行车,不设固定网站,随用随还,免费,是纯政府公益项目。而前文提到的我们熟悉的摩拜单车、ofo等已经属於第四代共享单车了。

第四代共享单车於200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首先投入运营,采用定制车辆,内置GPS、智慧锁等电子设备,无固定车桩,用户在手机端安装App可以搜索到附近的车辆,随用随还,收取少量的使用费。经过10年的发展,2015年的统计显示,世界各地有超过650个城市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共享单车服务。然而,这数百个城市中,共享单车的普及率没有一个能和如今的上海、北京相提并论。
那么问题来了,既不是新事物也不是「中国特色」的共享单车为什么能在中国这么火?

这大概要从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讲起。

当年「两会」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支持共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同时提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共享经济发展」。这是共享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对经济分析人士来说,共享经济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实并不突然。因为在此前一个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国家信息经济试点示范区,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同月,发改委联合中宣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共十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支持发展共享经济,鼓励个人闲置资源有效利用,有序发展自有车辆租赁,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

2016年「两会」后,中国国家政策层面对共享经济的支持从未间断:2016年7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强调要「发展共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将共享经济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2017年的「两会」上,共享经济连续第二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鼓励共享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密集出台,无疑为共享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的政策红利。于是,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豪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机器人等靠谱或不靠谱的「共享经济」都来了。西班牙媒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对于无孔不入的共享经济,虽然也有人提出了忧虑,但前景依然乐观。

2017年2月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据估算,2016年内地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分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

经济危机与互联网精神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协同消费」,最早出现於1978年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彼时的学者对汽车共享进行了研究,而「共享经济」真正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

当遭遇经济危机这样的当头棒喝时,人们对于自己买了太多「无用」的物品会有更深刻的领悟。欧盟关于「共享经济」的一份报告里估计,世界上有10亿辆汽车,其中有7.4亿属於一个人独自拥有和支配,一间房子里有3000美元的东西是闲置无用的。而对闲置资源的利用,理论上也符合人类社会的趋势。

在美国,最先接受这种经济模式的是生於1982年至2002年的「千禧一代」。当他们长大成人、即将工作的时候,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和危机之后缓慢的恢复期。于是,「千禧一代」几乎成为了美国最「穷」的一代--这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2011年,美国一项民调数据显示,18岁至29岁的被访对象中,77%因为经济原因打算推迟生活中一项重要改变或者购买较贵重的商品,首当其冲就是汽车。CNW 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0 年新车买主中只有27%为21岁至34 岁的年轻人;而在1985 年,这个数字是38%。
经济上的捉襟见肘是「千禧一代」对拥有汽车的兴趣不大的物质因素;而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成长,让这一代人有了一套不同的价值观。

2013年,一份对「千禧一代」的采购决策进行调查的报告显示,89%的受访者在价格和品质相等的情况下,会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同一年,一份对美国高中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最喜欢的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前十位里虽然有谷歌、微软这样的强势品牌,但是还有其他三个卫生保健机构以及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他们选择雇主时把社会或者道德原因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或许证明了这样一种倾向:年青一代在更多地关心社会利益而不是个人成功。

这就如同互联网催生出的一批拥有创新思想的企业,他们不仅在模式上大胆创新,而且颠覆了以利润为核心的企业价值观--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为用户带来真正有用的价值。

这种互联网时代的价值观与「共享经济」的精神天然契合。绕过所有权,务实的只重视「使用权」,共享产品和服务,节省金钱、时间、空间和资源。

编注:本文由香港《镜报》供稿。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