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加拿大海鲜产品近一半以次充好,调查显示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综合讯:据CBC报道,8月28日周二,一个总部设在多伦多的非营利组织Oceana Canada发出警告,无论是超市,还是餐馆,加拿大近一半海鲜产品被有意无意被贴错标签,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消费者幸运就是多掏些钱,运气不佳的可能导致因误食而致病。

Oceana Canada发表的报告称,他们以前做过类似研究,但这一次涉及的城市更多,检测的样本也更多,应该是加拿大史上最为全面的一次相关调查。总共382个样本取自加拿大五大城市的177个零售商或餐馆,这些城市包括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渥太华和哈利法克斯。

DNA检测结果显示,在382个样本中,有168个不符合联邦食检局CFIA(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的规定贴错标签,占了样本总数的44%。

CBC的报道称,早先联邦食检局也曾经做过相关DNA检测,但结果并没有如此令人触目惊心。CFIA的结果显示,在2013-2014年间的检测中,只有6%的产品贴错标签,而在2013-2016年间,这个比例则是14.8%。

Oceana Canada的最新报告称,乱贴标签以及以次充好的情况在餐馆更为普遍,有52%的海鲜产品名不副实,而在超市则有22%的产品是这个情况。

接受调查的五大城市中,有很多餐馆声称是用红鲷鱼(red snapper),黄尾鱼(yellowtail)或鲳鱼(butterfish)做食材,但检测中没有一个样本是这些鱼类。



此外,有50%的鲈鱼样本被贴错了标签,比目鱼有42%,金枪鱼是41%,大比目鱼35%,鳕鱼32%,三文鱼则有18%。

报告作者之一的拉夫润(Josh Laughren)在接受CBC采访时表示,鱼类品种混淆时有发生,但有时候是无心之错,因为现在的商品国际化程度高,有的鱼类是在一个国家捕捞,运到另一个国家加工,再运到第三个国家销售。

但有时候则是商家或餐馆老板有意而为之,把低价位鱼类标注为高价鱼,以鱼目混珠的手法赚取不义之财。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因为鱼类被加工之后,切割或油炸之后,比如成了鱼块,鱼丸之类,一般消费者是无法辨别的。

以下几种鱼类是最容易被超市或餐馆误导的:比如华人熟悉的野生三文鱼,很可能是饲养的大西洋三文鱼;华人喜欢而且价格很贵的鲈鱼其实可能是很普通的鲢鱼;实际上很一般的鲭鱼(Escolar)会被奸商当做白色金枪鱼(white tuna)来卖。

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水生生物学家Laura McDonnell指出,被错误标签的海鲜被标贵也就算了,最怕鱼和海鲜来自某些污染物或疾病存在的地区。例如肉毒素(Ciguatera),这种加勒比地区常见的食源性疾病会通过受污染的梭鱼(barracuda),石斑鱼(grouper),红鲷鱼(red snapper)和海鳗(moray eel)传播!



错误标签还可能导致海鲜没有被存放在适当的冷藏温度而造成变质。此外更会涉及非法进口,超市和餐馆很有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售濒临绝种而受保护的海鲜。

报告特别提醒消费者,鱼类以次充好或名不副实,还只是让消费者多掏点钱,出点血,如果有些鱼类是珍稀物种或是临危物种而故意混淆视听,那么消费者吃了也会有些后悔。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海产品及鱼类危害人类健康,它们体内富含有害化学成分,但有可能被贴上无害鱼类的标签,结果让消费者上当受骗。比如鲭鱼(Escolar),这种鱼富含汞或其它化学元素,但往往被标注为价格昂贵的金枪鱼或鲳鱼出售。 一些人误食后会出现剧烈呕吐或腹泻。

那么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获得真假海鲜辨别技能呢?

1. 如果是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加拿大居民,应该尽量购买当地捕获的海鲜。

2. 超市买鱼时有可能的话,最好购买连鱼头一起出售的鱼。这样更容易辨别,也较有把握买到货真价实的产品。

3. 在外用餐时,尽量向餐厅询问海鲜的产地来源等详情。

4. 或下载一款手机APP:“Seafood watch”,在超市购物时可以扫描海鲜标签上的二维码,了解货品的相关信息。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