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尽管经济表现强劲 加国家庭的债务压力仍在加大

Despite a strong economy, debt-related stress is on the rise in Canada
来源: 大中报 侯东南

 
 《环球邮报》专栏作家Rob Carrick日前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称,就像抗生素耐药性细菌一样,尽管加国经济持续改善,但加国家庭的负债水平仍令人担忧。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随着加国经济在过去一年里持续增长,加国家庭所面临的一些经济挑战也得以缓解。现在,加国需要花光所有薪水才能度日的人数有所减少,同时也有更少人认为自己会因为突如其来的紧急开支而陷入经济困境。
 
但是,随着利率在过去一年里持续上升,加国家庭的债务压力也不断加大。如果你对当前的经济增长周期结束,下一个经济衰退期到来时的情景做一个展望,就会发现结果很可怕。因此,你在再次加薪或拿到奖金时,最好先用于削减债务,而不是大手大脚地消费。
 
加拿大薪资协会 ( Canadian Payroll Association ) 进行的第十次年度员工调查,是该协会坚持每年记录加国人士理财情况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在加拿大薪资协会于9月5日公布2018年调查报告之前,有数据显示加国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年率高达2.9%。虽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谈判前景不明等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但最近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开始谈论目前的经济增长之势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问题。
 
加拿大薪资协会的调查显示,强劲的经济增长已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次调查访问的5,074名员工中,有39%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地的经济将会有所改善,该比例高于36%的三年平均水平。

 
此次调查还发现,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加国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得到一些缓解。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迟发薪一周便会导致自己面临经济窘境的受访者比例已经降至44%,低于48%的三年平均水平。此外,在一个月内无法拿出$2,000元作为应急开支的受访者比例,也从约25%的三年平均水平降至20%。与此同时,有35%的人表示自己的开支会花光净收入甚至是超过净收入,该比例也低于40%的三年平均值。
 
但是,当问题转向债务后,加拿大薪资协会的调查结果便不再充满希望,而是令人沮丧。加拿大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促使加国打工族的平均时薪增加了3.2%,鉴于加国最近的通货膨胀率在2%到3%之间,这种工资涨幅本应足以帮助加国家庭应对债务问题。
 
但是,可能是因为利率上升的影响,人们似乎越来越担忧自己的债务状况。加拿大薪资协会的调查发现,有40%的受访者感到不堪债务重负,该比例高于去年的35%。此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债务负担在过去一年里又进一步加重,该比例亦高于去年的31%。调查显示,有32% 的受访者认为最难清还的债务是房贷,还有23% 的人则认为最难清还的债务是银行卡债务。
 
在被问及还有多久才能偿清债务时,有43%的受访者称需要十年时间,该比例高于去年的42%,亦高于2016年的36%。在今年的调查中,还有12%的人认为自己会背一辈子债。

 
此次调查结果亦表明,人们必须密切关注高债务水平对退休储蓄水平的影响。在一方面,这些受访者的目标退休年龄平均为61岁,与2017年相同。而在另一方面,有47%年龄在50岁或以上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的退休储蓄只有他们目标储蓄金额的四分之一或更少。而在所有受访者中,承认自己的退休储蓄远低于目标储蓄金额的人数更是多达72%。
 
如果你想积攒更多退休储蓄,那就应该尽快消除自己的债务,并且每月都将部分资金存入免税储蓄账户或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加拿大薪资协会建议人们采用“首先支付”(pay-yourself-first)的理财方法,也就是将自己收入中的一部分首先用于偿还债务和进行长期储蓄。
 
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有大量民调和调查显示加国家庭面临沉重债务压力。目前,加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期。当加国经济在未来不可避免地进入又一个下行周期时,相比之下加国家庭现在所面对的经济压力也会变得微不足道。
 
减轻自己的压力,增加自己的退休储蓄,此外还有强劲的经济为你撑腰,这就是你现在应该尽快偿还债务的原因。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