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川普给加拿大在加中贸易谈判中一个筹码,《环邮》社论

Globe editorial: How Donald Trump gave Canada a Chinese gift
来源: 大中报 泊然

 
《环球邮报》11月13日发表的一篇社论文章称,加国人士为什么应该对特鲁多政府继续热衷于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持保留态度?原因有四个,并且其中一个还是拜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所赐,他在无意中给了渥太华可以对加中自由贸易协定进行冷处理的充分理由。
 
第一个原因是,加拿大已经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达成了近乎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协议,加中两国至少已经就中国商品对加拿大出口事宜达成相关协议。
 
这也就是为什么加拿大人的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原因。出口至加拿大的中国商品通常都只需缴很低的关税或是没有进口关税,这是件好事。由此带来的主要益处之一,就是可以让加国人士买到比本国制造产品更便宜的进口商品。
 
但社论指出,虽然中国出口商在普遍享受加拿大的低关税或零关税,但许多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加拿大出口商却面对着高额关税。
 
这也是导致加中出现巨大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在加中两国的贸易中,一方更倾向于自由贸易,而另一方则更封闭。
 
和所有前任政府一样,特鲁多政府也希望解决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在同等条件下,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目标。但事实是,中国开出的条件并不平等。除了其他条件,中国想要的回报还有加方允许中国国有企业在加拿大进行投资。

 
而这正是加国人士应该对加中自由贸易协定持保留态度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因为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签订的不只是一份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也是一份投资协议。
 
如果说前来加拿大投资的国有企业是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那并不会引发人们的担忧。但是,北京并不是奥斯陆。因此,加国人士应该对加中自由贸易协定持保留态度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不同于加拿大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
 
《环邮》的社论称,加拿大一直在和各种非民主的集权国家做生意,比如将小麦卖给苏联,向沙特阿拉伯出售军用装甲车。因为想要和全世界打交道,就难免要接触许多令人厌恶的政权。
 
但是,加拿大还从未将一个政府和体系的价值观和自己的价值观相抵触的国家作为主要合作伙伴。加拿大的主要合作伙伴一直都是自由、民主的法治国家。但是,中国并不是依法治国的国家。加拿大的法律是可以强制执行的,即便是政府违法也难逃追责。而中国的法律只是一纸空文。
 
由此引发的担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欧盟和美国在对华贸易过程中遭遇的挫折就是前车之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外界都以为相关规则会对中国形成约束,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也是促使美国对中国采取一系列贸易报复措施的原因之一。

加拿大是否能和中方谈成一个会对中国形成约束的贸易协定?加中最终谈成的贸易协定是否只会约束加拿大,而对另一方未必有约束力?明显弱势的一方有哪些追索权?

 
这些问题也就是加国人士应该对加中自由贸易协定持保留态度的第四个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加拿大是否有能力获得一笔好交易,并从中获益。加中两国规模相差很大,以及加方缺乏足够的能力,一直是前几代加拿大领导人及外交官关注的焦点问题。他们在和比自己庞大的合作伙伴打交道时,解决方案往往是寻求多边合作。
 
社论指出,如果加拿大的目标是打开中国市场,那加拿大和欧美盟友联手施压北京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而不是试图单独行动是不是效果会更好?
 
在过去几年里,渥京似乎常常害怕去做或说一些可能会让北京丢面子的事情。而直言不讳地对加中贸易和投资协定说“不”显然会让中国领导人不悦。
 
但是,川普政府却坚持在美墨加三国贸易协定(USMCA)中加入了一条似乎旨在阻止加拿大与中国达成此类协议的条款。尽管该条款措辞含糊,意思并不明确,但仍有许多人谴责该条款令加拿大蒙羞。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多亏了川普,渥京才可以在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谈判中理直气壮地放慢脚步。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