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被捕事件凸显中国的勃勃野心和缺乏自信

How Meng Wanzhou’s arrest turned the Huawei CFO into a symbol for China’s ambition – and insecurity
来源: 大中报 泊然

 
《环球邮报》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在成为一场激烈国际争端的核心人物之前,孟晚舟(Meng Wanzhou)在中国国内并不为多少人所知。中国媒体在宣传商业偶像时,鲜有提及她。她很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即便是在中国的精英群体中,也没有人将她视为共产党权力和财富的真正继承人之一。
 
但是,在加拿大警方于去年12月1日应美方的引渡要求在温哥华机场将孟晚舟逮捕后,这位华为首席财务官随即便成为对中国政府尤为重要的人物。人们从她身上亦可以看到中国的勃勃野心和表里不一。
 
在很久之前就被中国领导人踢出局,但却仍然密切关注中国政府工作的前共产党高官鲍彤(音译)称,中国正在保护孟晚舟,就好像其正在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一样。
 
鲍彤称,孟晚舟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人,其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似乎已经和整个国家划上等号,即她的利益等同于国家的利益。
 
因此,加拿大成了中国愤怒的对象,中方对加拿大的愤怒甚至超过了其他与其积怨已久的国家。在孟晚舟被捕后,中国当局随即便拘捕了加拿大前外交官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企业家斯帕弗(Michael Spavor),并指控二人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此外,已被定罪的加拿大毒贩谢伦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在2016年被判15年监禁,在他不服判决上诉后,中国法院在重审中判处其死刑,并且禁止他再上诉。

 
孟晚舟已经变成强有力的导火索,加拿大也因此卷入了因为北京试图确保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其公司和政治理念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而愈演愈烈的中美冲突中。正如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在去年10月发表的旨在展示华盛顿强硬对抗中国之决心的里程碑式讲话中所说的,中国电信巨头华为是中国实现这一雄心壮志的关键元素,是中国决心赢得21世纪经济制高点的关键支柱。
 
在孟晚舟被捕前不到两个月时,美国及其电子间谍联盟的盟友公开发起了旨在阻止华为为它们的下一代5G无线网络供应设备的行动。这场行动由美国国家安全官员牵头,他们警告称华为与中国政府关系过密,并且该公司提供的网络设备可能被植入有可能导致相关国家遭遇网络间谍活动的后门。
 
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电子间谍联盟“五只眼”(The Five Eyes)的成员,该联盟允许成员国的警方、检察官和间谍机构交换信息,以阻止间谍和恐怖主义活动。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都已经禁止华为参与本国未来的5G网络建造。加拿大政府现在正在审查华为的5G通信技术将会带来的潜在经济利益,以及该家中国公司可能会在核心网络中植入间谍设备将会带来的潜在威胁,特鲁多内阁将会依据此次审查的结果决定是否禁止华为参与本国未来的5G网络建造。此外,英国政府也在研究是否应该禁止华为参与本国未来的5G网络建造。

 
美国司法部已经开始寻求引渡孟晚舟,目前她已获准取保候审,正在温哥华等待引渡程序的下一步。美方指控孟晚舟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禁令,在2013年就华为控制一家在伊朗经营业务的香港公司之事对多个美国金融机构做出误导性陈述,使得后者面临违反美国制裁措施及遭受重罚的风险,相关罪名包括利用空壳公司绕过美国禁运令,图谋欺诈多个国际机构等,如果法庭判决孟晚舟罪名成立,她将面临每项罪名最高30年的刑期。
 
但是,在北京看来,孟晚舟的遭遇会对中国企业以及世界各地华人的未来命运造成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Hua Chunying)在上周称,孟晚舟被捕从根源上讲既不符合国际法,也不具备任何正当性,而是具有高度政治性,实质上是一种科技霸凌行为。
 
华春莹称:“大家对美方的真实目的看得很清楚,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地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遏制中国的正当发展权利。国际社会所有有识之士和正义人士都应该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的中国精英政治专家李成(Cheng Li)称,实际上,中国政府认为整件事情就是针对中国搞的阴谋,这是国家的耻辱。

 
李成称,中国领导人别无选择,只能作出“十分坚定”的回应,因为他们不能冒被外界视为这一关键领域之弱者的风险。
 
李成认为,中国将矛头指向加拿大只是一场有可能导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不同地区都出现严重对抗的“重大危机”的开场戏。
 
西方势力正在密谋反对中国的观点并非边缘理论。在2017年底,中国政治系统的最高领导层——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之一栗战书(Li Zhanshu)曾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上发表一篇长文,后来,这篇文章又被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求是》(Qiushi)再次发表。
 
栗战书写道:“中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同样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在孟晚舟被捕后,认定此举是意在削弱中国政治行动的北京的态度非常明确。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共产党喉舌报刊《环球时报》(Global Times)上周发文称,抓捕孟晚舟开了极其恶劣的先例,中国如何反应将影响外界对中国国家力量和意志的认识。中国不能发怒,更不能怯懦,我们应一步一步采取对应行动,做到反击的坚决和有条不紊。要让外界看清楚,中国人做事有理有力有节,迫害中国公民、侵犯中国利益的国家和力量都不会不付出代价,中国有能力和决心保持外界的这种预期。

 
西交物浦大学(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智库XIPU Institution的主任薄智跃(Bo Zhiyue)称,中国当局让加拿大为此付出代价,也是在明确警告其他国家和美国站在一起就要付出代价,他们是想藉此遏制损害威胁。
 
薄智跃指出,尽管观点各异,但中国的一些思想家已经将华为视为国家象征,对他们来说,如果华为失败,那也意味着中国失败。
 
中国官方的论调亦突显出这个问题有多严重,中国外交部称孟晚舟被捕事件“性质及其恶劣”,这种罕见的批评之辞通常都是用于形容威胁中国稳定或民族自尊的事件。在过去30年里,中国官媒曾用这句话形容紫禁城珍宝被盗事件(窃贼已被处死);一名警员被枪击致死事件(枪手已被处决);血腥的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此次袭击导致31人死亡,三名袭击者都被判处死刑);以及最近爆出的疫苗造假事件和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这两个事件都是爆炸性的国家丑闻。
 
因此,前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John McCallum)在上周称据他所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Xi Jinping)对孟晚舟被捕一事非常生气,因而中国政府的其他人也都唯马首是瞻也就不足为奇了。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专门研究中国当代史的学者冯崇义(音译)称,中国官员都知道习近平已经下令外交和安全部门尽一切可能让孟晚舟回国。

 
对于习近平来说,孟晚舟被捕也可能会向中国的精英群体,也就是那些保他上台的人发送一个信息,即他们出国旅行时不再安全无忧。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中国政治专家杨大力(音译)称,今天是孟晚舟被捕,明天就有可能是其他人被捕,并且可能会包括中国政府的高官,中国不想让孟晚舟引渡案变成一个重要的先例。
 
美国加州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的中国政治专家裴敏欣(音译)称,因此,中国希望通过让加拿大付出惨痛代价去提醒其他国家在将来履行与美国签订的引渡条约义务时应该三思而后行。
 
除此之外,孟晚舟被捕事件亦暴露了更大的问题。卑诗大学的汉学家兼历史学家布鲁克(Timothy Brook)认为孟晚舟和华为引发的争议亦暴露了中国想要回归帝国时代的野心,而这可能会让现代西方国家感到不安。
 
布鲁克称,中国认为自己理应被视为大国之一,其对20世纪的治理模式并不感兴趣,其只想回到19世纪的治理模式。
 
但是,这并不是北京所传递出的官方信息,北京一直寻求让中国以合作伙伴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Wang Qishan)上周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时称,中华文化信奉“达己达人、天下为公”,讲求“以礼待人、合作共赢”,反对“恃强凌弱、唯我独尊”。今天,中国利益、命运和世界利益、命运休戚相关,中国希望在谋求本国发展同时携手各国共同发展,与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布鲁克教授称,在要求释放孟晚舟的过程中,中国的所有行动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而由此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不是中国已经做好接受国际法进程的准备,而是中国在说我们很大,我们很强,我们是你们的债主,我们希望你们按照我们说的去做。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