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网上晒娃:父母可考虑过孩子的感觉、隐私和安全隐患?

来源: 大中报 王飞



大中报综合讯:根据BBC中国记者张英华的报道,现今的父母们都热衷于社交媒体,不仅享受其中,而且也参与其中,比如晒美食,晒美景,当然晒娃更是被大多宝妈们所喜爱。

晒娃的英文单词是Sharenting,2016年这个英文词已经被收入到科林斯英文词典(Collins English Dictionary)。

母性的光辉,加上荷尔蒙的作用,让晒娃这件事成了许多妈妈的本能。

但是如果她们未经孩子允许就在网上分享晒娃照片,而且并未了解隐私设置,他们这样做是否越界?



如果孩子想要父母把照片删除,你要如何说服他们呢?

美国女演员格温妮丝·帕特罗(Gwyneth Paltrow)在网上分享了她与14岁女儿艾普尔(Apple Martin)滑雪的照片后, 引发父母们是否该在网上分享孩子信息和照片的讨论。

超过15万人赞了这张照片,但是艾普尔并不喜欢,她用自己的私人Instagram帐号写道:“妈妈,我们讨论过这个,没有我的允许你不应该发有关我的任何东西。”

许多帕特罗的粉丝认为,作为母亲她有权利分享女儿的照片,但也有人认为孩子们也有隐私权。



父母晒娃的争议
讽刺的是,孩子们在13岁前,技术上来说是不能注册大多数社交媒体服务的,这意味着一些守规矩的青少年开始上网之后觉得很震惊。

19岁的西班牙软件开发者伊图尔(Konrad Iturbe)说,意识到父母在网上发他照片时,他“猛然醒悟”。

“我妈在我有手机之前就有Instagram了,所以我不知道网上早就有我的照片了,”他告诉BBC,“我真的不喜欢我在网上的照片,我甚至不会把照片发到自己的Instagram帐号上。所以我关注我妈后,看见她帐号上我的照片,我跟她说‘删了它们,我没有同意你发。’”

伊图尔说,母亲理解他的担忧,迅速解决了问题。他说,所有的父母都应该这样做。

他说,发现这些照片感觉像被“侵犯了隐私”。网上还有他小时候的照片,这尤其让他感到烦恼,而且他妈妈的Instagram帐号是对公众开放的。

14岁的博哈里(Sonia Bokhari)注册推特和脸书时也有类似的经历。



她在《快公司》杂志发表文章说:“当我看到她(博哈里母亲)多年来在脸书上发布我的照片时,我感到非常尴尬,而且觉得被背叛了。”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介意父母分享自己的照片。23岁的克里斯蒂(Charlotte Christy)在伦敦学习,她说她个人认为这“很正常”。

当她13岁时,她妈妈开始在脸书上发布她的照片。“她会提到我,这会显示在我的脸书上,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我认为这很尴尬,但我还没有烦躁到让她删掉的地步。”

“我感觉,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照片更好看,但是如果我妈妈发一张不那么好看的照片,我也不会觉得困扰。”



“我想我分享我妈妈的照片跟她分享我的照片一样多,我觉得分享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她征求我的同意,她是我妈妈啊。”

孩子在乎自己的隐私
对29岁的香港人萨拉(化名)来说,她最担心的是隐私问题。“我21岁时,我妈妈在脸书上标记我,我看见她发了一堆我的照片,从我婴儿时期到20几岁时,”

“她设置为所有人可见,我觉得很不安全。我不希望我婴儿时期的照片泄露,我知道通过谷歌你可以通过照片搜索到人名。她在网上上传更多我的照片,科技公司就可以获得更多我的外貌信息。”

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媒体研究教授司意巴克(Andra Siibak)对父母分享儿女照片的现象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项涉及爱沙尼亚9岁至13岁儿童的研究中,司意巴克发现,孩子们喜欢父母分享他们好的一面,但是父母和孩子对于好照片的定义有很大差别。

“在很多情况下,父母不会认为这些事情是大问题,但对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我形象,”或者引发潜在的网络霸凌。

司意巴克说,分享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数字绑架”,陌生人得到孩子们的照片后用于欺诈或有性的企图。
父母们应该更重视孩子们的担忧吗?

司意巴克说,许多父母认为,他们应为孩子的健康负责,只要他们觉得照片没有造成伤害,就不需要孩子的许可。

但是她认为父母应该要更严肃地对待孩子的隐私问题。



“(与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他们喜欢的照片,以及上传它们是否合适,这有助于塑造更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们经常为孩子制定严格的互联网使用规则,保护他们的隐私,但是“这些规则看上去只适用于孩子,而不是家庭中的成人”。

伊图尔和萨拉都表示,父母一开始忽略他们的担忧,部分原因是缺乏对互联网隐私的了解。

伊图尔说,“一开始我妈妈笑着说,‘没人会看的,这只是给朋友看的’,即使她的Instagram帐号是对所有人开放。”最终,伊图尔把自己的担忧告诉妈妈后,她理解了,现在会在发布之前寻求儿子的同意。

同时,萨拉说,当她要妈妈改变隐私设置时,妈妈最初并不理解。



“她说她为我感到骄傲,希望在网上分享关于我的事情……当我试图解释了我的隐私担忧时,她不理解。我不认为很多家长会像我们一样了解网络安全,因为他们这一代人出生时没有互联网。”

最后,萨拉说她的母亲终于同意将其隐私设置改为“仅朋友可见”,而她有超过1000名脸书好友。其中大部分她并不认识,所以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公开的。

“她标记我后,我开始收到她朋友的好友请求,我立刻拒绝了。”

如何说服父母改变隐私设置?
这件事很复杂,因为既不能强制父母也没有法律手段让他们停止发帖,最终解决方式是说服和妥协。



西班牙的伊图尔建议,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引起父母的同理心。

“我会说,如果祖父母把你做的一些尴尬事的照片放在报纸上,你感觉如何?过去,照片会消失,但是如今所有东西都在网上,而且永远不会消失。”

萨拉则认为,用事实说话更好,不要用情感战术。

“我用情感战术,告诉我妈我的婴儿照很丑,或者我觉得这些照片不雅,因为我没穿好衣服。她会说,‘但是大家会觉得很可爱’。”

“然而,如果我跟她说互联网安全的问题,以及我们不知道其他人会如何处理这些照片,我妈妈同意后表示会更加小心。”



她的妈妈仍然未经允许就发布照片,但萨拉认为她妈妈改变隐私设置是一种妥协,萨拉也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我改变了我的隐私设置,所以我的朋友们不能看见我妈标记我的照片。”

她也承认,对许多父母来说,分享孩子们的照片是一种“表达爱的方式”。

“这是他们表达对孩子有多想念的一种方式(如果他们不住在一起),这是我决定仍让她发布照片的原因之一。”

中国孩子们的感受如何
一位上海11岁的女孩章楚依,她提出了父母网上“晒娃”是否明智的讨论。

章楚依的建议被5月8号的中国“人民日报”刊登,不到24小时,“晒娃前要经过娃同意吗”的词条就在社交媒体“微博”上出现了22000多次。



章楚依跟她的同学就父母晒娃的行为作了一个调查。

80%参加调查的父母承认曾在社交网站“微信”上晒过娃,其中只有60%的父母认为晒娃前应该先征得娃的同意。

章楚依和她的同学认为,他们的父母经常在社交网站上发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艺术作品,引起很不健康的竞争,令孩子们深感压力。

BBC记者宋婉媛表示,“由于中国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把全部精力都关注在这个孩子的成就上。但在很多情况下,中国家长之间开始竞争,结果压力落在孩子头上,他们不得不更加努力表现。”



心理学家兼作家唐映红今年早些时就这个问题发表评论说,“晒娃现象一定程度上显示,这些家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意义。经常上传孩子的图片给他们带来某种价值和地位感。”

由于“人民日报”刊登了这个报道,中国网民开始在社交网站上发表有关“晒娃”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此产生的担心。

“我不介意人们有时在网上晒娃,但我不能容忍的是他们几乎天天晒。明天要去弹钢琴,后天要去学书法,大后天要参加合唱团,等等。”一条评论说。

也有人提出保护儿童隐私问题。



“我一个朋友昨天上传了她儿子上游泳课的照片。她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保护其他孩子的面目。”另一条评论说。

分享朋友圈的安全隐患
很多宝妈没有意识到,朋友圈的晒娃不仅泄露了孩子们的隐私,给孩子将来的生活造成困扰,更有可能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中国《华西都市报》数年前曾经报道了过一起案件:

家住成都市青白江区大湾社区的小磊(化名)在读小学,因为表现优异,获得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妈妈很高兴,就让他戴上小红花,在班级门口拍了一张照,晒到了朋友圈里。



照片被同一社区的小混混张某看到,由此得知了小磊的学校和班级信息。随后,张某多次到学校门口蹲守,每当看到家长接小磊回家,他就上去打招呼,混个脸熟。

直到有一天,小磊妈妈有事来晚了,张某趁机上前把小磊骗走,并向其家长勒索十万元。

好在小磊家长及时向大湾派出所报警,警方抓获张某,成功解救了小磊。但这件事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却是一辈子都难以抹去的。

晒娃看上去似乎是件小事,可是稍有不慎,也许会酿成一生之大错!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