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我们离群体免疫还差着远呢!凭啥相信政府带能领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吗?

We're nowhere near herd immunity. Why would we trust governments to get us there?
来源: 大中报 梁楚怡



(大中报/096.ca讯)据加拿大环球邮报Andrew Coyne报道,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近几个月里,北欧国家瑞典一直被视为发达世界中的“另类”——没有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实行严格的封锁措施。他们相信传染模型低估了感染率,高估了死亡率。被感染的人数比人们所认为的要多得多;绝大多数人将康复并获得免疫。瑞典人认为可以解除封锁,让疾病进一步传播,直到达到“群体免疫”。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针对安省长期护理中心业主的集体诉讼
4月29日周三中午12点疫情快报 安省新增347例确诊三周以来最少 1/3加拿大人希望重开经济
加拿大为什么没有实行在公共场所测体温的抗疫措施?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这一论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没有人知道任何事情”这一民粹主义的基本信念。专家们和大众一样,知道的并不多。诚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关于COVID-19,或者导致它的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确实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这并不是因为专家们一无所知,而是顾名思义,就是“新型”。

我们真的不知道它是从哪里开始的,也不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的,也不知道为什么它对某些人的影响比其他人更严重。因为很多感染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很难知道有多少人患有这种疾病,或者是哪一种疾病。当我们确定他们的身份时,他们可能已经把它传给了其他更容易受到伤害的人。

所以我们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不如我们所希望的那么多。这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专家们可以从数据中得出推论,粗略估计这种疾病传播的速度,传播的距离,以及感染者中有多少人会死亡。

的确,这类模型的预测往往夸大了未来死于该疾病的人数。但这本身并不足以使它们失效。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所包含的假设,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人类行为的假设。

我们已经进行了六个星期意义非凡的行为矫正实践,比如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为了限制疾病的传播,人们会限制与他人接触的程度到底有多少还不得而知。我们这样做似乎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这值得庆祝。



此外,虽然模型的预测可能已经偏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错误估计当前数字。考虑到进行的病毒检测数量很少,实际病例数很可能远大于报告的病例数——约5万例,即每10万人中约133例。但规模究竟有多大仍然是专家们的工作。不能因为数字不符合实际情况而选择另一种估算方式。

非常讽刺的是一个植根于不确定性的论点,在其他方面却如此确定。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那些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在每一种情况下是否都有免疫力,或者有多大的比例,或者有多长时间。我们也没有可靠的测试来确定它们是不是。

假设我们研究已够透彻。当有足够的人群免疫,病毒无法找到新的感染者时,就可以获得群体免疫。这种病毒的传染性越强,它需要继续传播的潜在受害者的数量就越少,受感染的人口比例越大才能阻止继续传播。比例有多大?多数专家认为,这一比例在50%到80%之间。而现在他们认为有多少人受到感染?在1%到3%之间。

为了获得群体免疫,那么,政府将不得不设计一个“增量可控的”感染者的数量,从占人口的1%到3%一直上升到50%到80%,只允许合适的人群(年轻人和健康人)以合适的速度感染疾病——足够慢的速度避免让医疗资源无法承受,但是足够快的速度让群体免疫起到效果。

即使专家们都错了,目前感染者的数量是估计的10倍,这仍然使我们和群体免疫相去甚远。我们真的相信政府能完成如此困难的任务吗?相信那些连数学都算不清的政府?他们能给出的好的范例就是瑞典?

目前,瑞典每10万人口中就有23.3人死于COVID-19。邻国丹麦、挪威和芬兰的分别为7.5人、3.8人和3.5人。也许瑞典人在过去的六周里小日子过得不错,但这是以高于邻国死亡人数的三到七倍为代价。瑞典的做法显然不足取。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