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今春寻找利率更低的房贷?你将感到石油价格大跌的市场回应

Shopping for a mortgage this spring? Oil’s collapse has changed the equation
来源: 大中报 侯东南


 
(大中报/096.ca讯)加拿大环球邮报四月底发表了一篇特别报道阐述房贷利率和石油价格波动的关系。加拿大的石油工业正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2014年,每桶原油的售价超过100美元,而4月下旬的供应和需求变得极其扭曲,以至于人们真的可以买石油还有钱找。

石油价格的下降是一个巨大的趋势,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加拿大人在未来几十年。它甚至会影响我们支付贷款的利率。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中英对照:福特抗疫政策失误和安省疫情爆发
隐私专员警告COVID-19手机程序对加拿大居民存有潜在风险
细节不清迫使加国房东放弃小企业租金援助计划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历史证明,浮动和短期贷款的表现优于较长的固定利率。石油缓慢让位的通货紧缩效应可能会对利率产生压力,并强化这一趋势。

未来
石油和天然气部门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有50万个,占加国经济产出的5%以上。当石油需求达到顶峰时,加拿大经济将受到考验。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种情况最快可能在2025年发生。电动车、替代燃料、循环利用、塑料替代品和环境压力只是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英国知名经济研究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加拿大高级经济学家布朗(Stephen Brown)表示仅在未来几年,石油行业收缩“将对国内实际生产总值(GDP)造成0.3%至1%的直接冲击,其连锁反应可能使影响翻倍”。而且不要忘记,我们已经在经历COVID-19的经济冲击了。

加拿大的平均增长率将远低于1.75%的年增长率,这将持续三年或更长时间。历史表明,GDP增长低于2%时将于与贷款利率上升相矛盾。

被边缘化的央行
布朗预计至少在2023年之前,加拿大央行不会提高政策利率。其他经济学家也有类似看法。

COVID-19危机结束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石油行业收缩带来的经济拖累可能会在10多年内对利率施加下行压力。

当然,石油的经济贡献是影响利率的众多因素之一,而且很难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让位会在多大程度上压低加拿大的利率。但即使利率维持在25个基点以下,每次小幅下调都会增加浮动利率和短期固定利率继续跑赢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可能性。(每个百分点有100个基点。)



降低借贷成本
石油行业的灾难和普遍的经济破坏是不值得庆祝的。这是悲剧。但如果它们真的要发生,人们至少应该利用一线希望:降低借贷成本。

对于那些拥有稳定工作,不太在意利率波动和有金融保障的人士来说,石油暗淡的前景和较低的增长率只是他们被浮动利率和短期固定利率所吸引的另外两个原因。

但借款人需要改变胜算以利于他们。他们可以通过找到至少比他们最好的五年期固定利率低35至50个基点的利率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在平均5年期固定利率接近2.69%的情况下,任何接近2.3%或更低的利率都是值得期待的。其逻辑是,尽管有可能加息,但几年后,你的利率可能会变成一个大幅度折扣的浮动利率,并保持你的平均贷款成本较低。

现在,这可能需要一个比你满意的期限更短的期限,比如一年、两年或三年的固定期限。但是,你提前储蓄的利息比五年固定利率要高的话,那就是值得的。

至于浮动利率,它们是目前唯一低于2%的贷款利率。如果你能得到低于2%的回报,这是极其可能。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你可以支付三个月的利息费用,提前结束合约,然后转移到一家浮动利率更优惠的银行。

较优惠的浮动利率会出现在未来6到12个月。一年后,你可能会发现最好浮动利率是优惠利率减0.75%或更多,而今天的平均利率仅是优惠利率减0.2%。(加拿大目前的优惠利率(Prime)为2.45%)。

对于那些想知道是否应该锁定一个现有浮动利率的人,起码现在不要考虑了。如果5年期固定利率降至2%以下才有吸引力,而且今年或明年很容易达到这一优惠力度。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