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自 2020 年以来,家用轿车价格上涨了 50%,为什么注重性价比的买家没有选择余地?

With family car prices up 50% since 2020, why don’t value-conscious buyers have a choice?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汽车行业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加拿大新车的平均上市价格飙升了50%。这一惊人的飙升表明,汽车制造商面临着广泛的挑战,这使得注重性价比(cost-conscious)的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少。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在多伦多有房子就算有钱,就能负担起10.5%的地税增长?
从李跃康被拒入境看恐慌情绪下美加当局对华裔学者过激反应(观点)
急诊等候超39.7 个小时?安省着手授权私人诊所以解决手术积压问题


这一数据来自汽车行业分析公司《加拿大黑皮书》。数据显示,截至去年 9 月底,轿车新车的平均价格接近 6 万元,而 2020 年的价格还不到 4 万元。相比之下,SUV 和皮卡的车价同期上涨了 25%,涨幅仍然很大,但相较轿车要小得多。

专家表示,轿车新车价格飙升主要反映了可供销售车辆阵容的变化,以及继续困扰该行业的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

《加拿大黑皮书》行业洞察和价值战略高级经理罗斯(Daniel Ross)表示,车价飙升部分原因是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停止了超小型和紧凑型汽车的生产,从市场上撤下一些经济实惠的车型,有效地拉高了平均车价。

他补充说,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也加强了廉价小型SUV的供应,这拉低了SUV和皮卡类别的平均车价。

罗斯认为,这种转变部分是为了应对消费者长期以来对SUV的偏好。

他说:"他们(汽车制造商)把消费者不一定想要的小轿车换成了SUV。后者的驾乘高度更高,还可以选择四轮驱动,是加拿大人趋之若鹜的车型。"



市场研究公司 S&P轻型车销售预测高级经理维尔多佐(Guido Vildozo)表示,汽车产品线的变化也是制造商在芯片供应有限导致生产受限的情况下,优先制造利润率较高的汽车的结果。

虽然不少行业已经摆脱了疫情时期的供应链短缺情况,但芯片短缺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依然明显。每辆汽车中都有数百颗芯片,控制其电气、安全、娱乐和其他系统。

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产能已反弹至每年 8800 万辆,与疫情发生前相差无几。但这远远低于市场研究公司S&P在疫情前预测的 2022 年汽车行业年产量将达到 1 亿辆的目标。

维尔多佐认为,阻碍汽车生产的原因与芯片有很大关系。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汽车制造商在疫情开始时削减了汽车产量,从而失去了与芯片生产商的良好合作关系。

维尔多佐表示,这些供应链短缺还暴露了早在 COVID-19 之前就已积聚的供应链弊病。也就是说,对芯片的投资一直集中在生产更先进、利润率更高的芯片上(可用于笔记本电脑和游戏机等产品),而不是汽车制造商所需的各种芯片。

维尔多佐说:"这些芯片包括停车传感器、电动车窗等,都是非常简单的东西,但也是制造汽车必不可少的零件。"

如今,芯片行业正在迎头赶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慷慨的激励措施。以美国为例,拜登政府已承诺提供近 530 亿美元,用于加强国内芯片行业的发展。但专家指出,新投资需要时间才能转化为更高的生产能力。





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需要比以往更多的芯片。在 2021 年,一辆新车需要使用约 1,500 颗芯片。如今,这一数字接近 1,700 个。而向电动汽车的过渡正推动汽车制造商对芯片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P的数据显示,一辆电动车需要 2,200 到 2,400 颗芯片。

维尔多佐表示,对于预算有限的购车者来说,好消息是紧凑型轿车的部分产品有望回归。除了产能限制外,普通消费者对高通胀和高利率的负担也会对高端车望而却步。

但市场研究公司S&P预计,加拿大雄心勃勃的零排放汽车销售目标将有助于保持汽车均价的上升,因为车价较高的电动汽车将在未来销售中占据主导地位。

维尔多佐说:"加拿大的汽车车价肯定会长期保持高位。"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