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文化娱乐:举世著名的“乐圣”贝多芬

 

文化娱乐编者按:我们移民之中很多人都希望在加国能对多种文化习俗及生活方式有更多的理解和体验。在我们的西方文化这一专栏中,我们会向读者介绍电影,音乐和食品,以及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加国人士的旅游景点。我们热切希望读者踊跃投稿,丰富本专栏内容。
Many of us immigrants want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s in the adopted land and to experience the Canadian lifestyle. In our culture column, we introduce movies, music and food, as well as tourist places that attract thousands of Canadians all year around. We welcome readers'  contributions to enrich the contents of this column. 


路德维希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莫扎特、海顿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先生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最为著名)、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其他协奏曲5首;35首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最为著名,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3部清唱剧,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Fidelio》;弥撒曲2首;另外还有大量艺术歌曲与舞曲等。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贝多芬被后人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作家,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被尊称为乐圣。他的学生中就有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他的第九部交响曲《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贝多芬,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他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7874月,其貌不扬、短小精明的青年贝多芬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扎特,在莫扎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莫扎特也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贝多芬是个得到自觉的灵(被称为打开了中脉--副交感神经系统),他常常会融入大自然中。他的朋友特雷泽布伦瑞克说:自然是他唯一的知己,成为他的托庇所1815年时认识他的查理纳德,说从未见过像他这样的爱花木、云彩、自然……他似乎靠着自然而生活。贝多芬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的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在维也纳时,每天他沿着城墙绕圈子。在乡间,从黎明到黑夜,他独自在外散步,不戴帽子,顶着太阳,冒着风雨。全能的上帝!在森林中我快乐了,每株树都传达着你的声音。天哪!何等的神奇!在这些树林里,在这些岗峦上,一片宁谧,供你役使的宁谧。例如在著名的第六号田园的第一乐章,贝多芬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门德尔松曾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众。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


有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准备结帐。侍者提醒说:先生,您还没吃饭呢!”“!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 


贝多芬一生坎坷,终生未婚。二十六岁时听力衰退,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听不见他喜欢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在贝多芬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思想的一种语言。


贝多芬的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贝多芬在1808年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叫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音乐家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


《月光曲》,又名《幻想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忧郁的思绪。这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憧憬着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在回忆了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做出如下评论:“……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传说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一德国诗人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


一次有人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和《f小调奏鸣曲》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到,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赛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体现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因为愤怒而用火毁灭了世界。1938年,这出舞剧由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进行了第一次演出。

1840年贝多芬完成了第21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着完成第23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德里奥。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1806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08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1809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八号交响曲是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此后贝多芬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有其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这些也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1793年,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他住在波恩,只有23岁。贝多芬在1795年前后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开始,前后琢磨了30年,最后得以在《合唱交响曲》中才得以完成。1824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从初演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有着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贝多芬去世前耳聋了二十多年,平时他日夜希望自己的耳朵能复聪。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断断续续地说:到了天堂,我就能听得见了。”18273月在贝多芬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他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把音乐平民化了。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