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因房地产降温,加拿大家庭的净资产在第二季度下降了9,901亿元

Canadians have lost billions after housing market cooling off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据加通社报道说,加拿大的房地产市场突然急剧降温。自去年这个时候以来,销售量已经下降了24%。房屋平均价格自2月份的高峰期以来已经下降了179,047元。

然而,实际上生活有什么变化吗?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为什么加拿大老年人热衷于出版回忆录?
美国国防大学:中国和俄罗斯军队存在共同的弱点
安省第7号法案新细节公布,轻度患者可以转移到150公里以外的长期护理中心,不愿搬离医院每天须付400元

SIA财富管理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西辛斯基(Colin Cieszynski)认为,这就像把空气从气球里放出来一样。

他说:"你不希望它一定会爆裂,但在短期内,价格需要回落到更平稳的区间。"

对于任何试图进入楼市的人来说,房价降温总是一个好机会。但是,这次的幅度很大,房价下降了20%,加拿大的平均房价已经回落到2021年初的水平。

然而,不同的是典型的加拿大家庭最近感觉到的住房财富缩水。加拿大统计局,房价的下跌推动了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家庭财富侵蚀。

家庭净资产损失数千亿

如果你不是一个试图出售的房主,可能很容易说:"房价下降对我没有影响"。

但现实是:加拿大家庭财富的大部分被捆绑在房价上,房地产业仍然是加拿大GDP的最大贡献者之一,而且它刚刚遭受了打击。

统计局称,加拿大家庭的净资产(所有资产的价值减去所有负债)在4月、5月和6月下降了惊人的9,901亿元。



该数据机构在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种下降因非金融资产价值下降3,898亿元而加剧,因为2018年底开始的房地产连涨势头因利率快速上涨而停止。"

家庭财富下降的其余部分来自于第二季度的股市下跌。实际上,统计局的数据只涵盖了截至6月的这段时间。股市从那时起已经有所恢复,但曾经红火的住房市场在7月和8月仍然加速下跌。

满地可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卡维奇(Robert Kavcic)说:"随着房屋价值的下降,对经济的其他部分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建筑材料的支出,家具的支出,所有这些东西。"

"房地产业相关活动将更低迷,这将拖累实际经济增长,并将拖累就业增长。"

随着过去几十年来房屋价值的飙升,加拿大的房主们感到更加富有。他们借了更多的钱,花了更多的钱,把他们不断上升的房屋价值当作一种自动提款机。

随着房价的下降和利率的上升,房主已不太可能从中借款。

卡维奇指,利率还将以另一种方式减缓经济。

他说:"如果你的贷款月供增加500元,或增加1000元,这将让可自由支配的零花钱立即捉襟见肘,而这些零花钱本来还有其他用途。"



通货膨胀还没有结束

同时,通货膨胀正在吞噬加拿大人的购买力,侵蚀工资增长。

结合起来,消费者正在寻找缩减开支的方法,而小的决定影响到几个行业的时候会产生大的差异。

卡维奇举例说:"如果你不出去吃午餐,那么,当地的午餐店就少了一笔生意,也许在某些时候,会裁剪几个工作人员。"

他预计未来加拿大会有更困难的日子。

本周,加拿大将公布最新的通货膨胀数字。据预测,通货膨胀在6月份达到39年来的最高点8.1%,并在7月和8月有所降低。

但是,经济学家们担心核心通胀率(剔除汽油和食品等不稳定因素后)仍在上升。西辛斯基指出,美国最近的通胀数字表明,控制价格上涨是多么艰难。

他说:"上周的美国数据显示,通货膨胀是有粘性的,仍然很高。它可能已经达到顶峰,也可能没有。"

"即便它确实开始回落,它的回落速度也可能比华尔街预期的慢得多。"



他表示,如果通货膨胀现象持续存在,即使更高的利率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加拿大央行将不得不比预期的更多地提高利率,并且比预期的更长时间保持在高位。

这将意味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更强烈的动荡。这反过来将意味着加拿大家庭财富受到比现在更严重的侵蚀。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