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目前央行利率已高到可以控制通胀,加拿大央行行长称

BOC interest rates may be high enough to beat inflation, BOC governor says
来源: 大中网/096.ca 王飞
(大中网/096.ca讯) 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报道说,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莱姆(Tiff Macklem)日前说,现在的利率可能已经高到足以控制通货膨胀,但他提醒,央行需要"坚持到底",以确保物价不会再次飙升。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因恶意驱逐租客而被罚款的13名安省房东中只有4人交了钱
“为什么加拿大专院校对国际学生的学费那么上瘾?因为政府自己是背后推手”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禁止在自己拥有的电子设备上使用微信



周三(11月22日),麦克莱姆在卑诗省圣约翰市发表讲话时说,货币紧缩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经济中助长通胀的 "过剩需求"已被消化。

他在 10 月 25 日保持利率稳定后的首次讲话中说:"现在的利率限制可能足以让我们回到价格稳定的状态。但如果高通胀持续,我们准备进一步提高政策利率。"

麦克莱姆在讲话中还谈到了通胀的腐蚀性影响,他认为通胀 "侵蚀着社会的结构"。

讲话发表前一天,加拿大统计局报告称通胀率大幅下降。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年增长率从 9 月份的 3.8% 下降到 10 月份的 3.1%。这使得通胀率仅略高于加拿大央行 1% 至 3% 通胀控制区间的上限。据了解,央行的终极目标是通胀率回归到2%。(详情请阅读:加拿大 10 月份通胀率放缓至 3.1%,多名分析师预计不会再加息

自 2022 年 3 月以来,央行已 10 次提高利率,以应对失控的通货膨胀。这使其隔夜利率从 0.25% 上升到 5%,达到二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在过去两次加息会议中,央行都维持隔夜利率不变。



根据一份讨论摘要显示,在 10 月份的加息会议之前,央行六人管理委员会(包括麦克莱姆和五位副行长)在是否可能需要更多加息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目前尚不清楚麦克莱姆属于哪个阵营。他在周三强调,央行需要在"少干预"与"多干预"之间取得平衡。

他说:"20 世纪 70 年代的教训是,三心二意地对抗通胀,忍受通胀可能带来的压力、劳资纠纷和不确定性,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正确的应对方式是坚定地致力于恢复价格稳定。但我们不想在避免一个错误的同时,却在另一面做得过火。"

大多数私营行业的经济学家认为,考虑到通胀率从 2022 年年中的 8.1% 高峰下降,以及最近几个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加拿大央行已经完成了货币紧缩政策。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央行何时开始降息。许多分析师和市场参与者都认为明年年中左右会开始降息。

在演讲结束后的问答环节中,麦克莱姆表示,央行正在寻找核心通胀指标的持续下降,然后再降息。他指出,10 月份核心通胀率有所下降,但 "一个月的统计值并不能代表一种趋势"。



他说:"我们需要看到几个月的核心通胀率下降,才能看到明确的证据,证明我们正走在通往2%通胀率的道路上。"

他还说:"我们不必等到通胀率回到2%时才降息,但我们确实需要等到有明确证据表明我们朝着那个方向走。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考虑降息了。"

高利率使家庭和企业借钱还债的成本更高,从而减缓经济发展。这会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抑制价格上涨的压力。

麦克莱姆认为,货币政策正在发挥预期的作用。最近几个季度,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基本持平,失业率已升至 5.7%。

他说:"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仍将疲软,这意味着通胀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简而言之,经济中的过剩需求使得提高价格变得过于容易,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演讲的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高通胀带来的痛苦,以及为什么加拿大人在劳动力市场强劲、失业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仍对经济持如此悲观的看法。麦克莱姆指出,消费者信心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样低迷。



他认为,士气低落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央行无法控制的因素造成的。他说:"新冠疫情让人们疲惫不堪。公众态度更加两极分化,降低了共同目标感。技术正在加速变革,使我们更难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剧的冲突和气候变化增加了人们对未来的焦虑。"

但他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高通胀,因为通胀推高了生活开销,削弱了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

他说:"人们努力工作,但他们的工资买不起以前能买到的东西。这种感觉很不公平。这种不公平的感觉侵蚀着社会结构。并且,我注意到劳工骚乱有所上升。"

这种情况发生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高通胀时期。当时,需要比现在高得多的利率和痛苦的经济衰退才能击退通货膨胀。麦克莱姆希望当下不需要这样做。他认为,央行这次采取了更有力的行动,通胀预期仍比 20 世纪 70 年代更稳定。



与本文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大中资讯网立场。评论不可涉及非法、粗俗、猥亵、歧视,或令人反感的内容,本网站有权删除相关内容。

请先 点击登录注册 后发表评论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join the discussion

©2013 - 2024 chinesenewsgroup.com Chinese News Group Ltd. 大中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or republication of any material from chinesenewsgroup.co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Chinese News Group Ltd.